中国油价调整机制详解-中国油价触顶机制调整
1.油价开始下跌,92号汽油的“6元时代”,还能回来吗?
2.中国国内通涨
3.汽油调整时间确定!猪价预警,玉米小麦跌势反扑,蛋价上涨没商量
油价开始下跌,92号汽油的“6元时代”,还能回来吗?
证券时报网讯,当地时间6月30日,国际油价显著日下跌。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4.02美元,收于每桶105.76美元,跌幅为3.66%;8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45美元,收于每桶114.81美元,跌幅为1.25%。
因为国际油价下跌,预计国内成品油价格在下一个调整窗口也会迎来下跌。可能许多人都在幻想着,这是一个开始,油价或许已经见顶,不久就会掉头向下,重返“6元时代”。
油价还能回到“6元时代”吗?答案是中短期内适度回落是可能的,但大概率是不会回到6元的起点了。先从国内看,要知道,这些年国内油价的调整规律就是国际原油涨价,国内成品油就涨价;国际原油降价,国内成品油就小幅降价或者不降价。
看看2008年的时候,国际原油价格最高去到147美元,那时候国内成品油价格才是每升6元左右。如今国际原油价格不过是冲到120美元一线,但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向10元/L冲刺了。
为什么?专家给出了权威的解释,不是现在的油价太贵,而是因为2008年那个时候我们国内的油价太低了,国内的“三桶油”都是亏损经营的,都要靠政府巨额补贴活着。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成品油调价机制,慢慢让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即便如此,如今的“三桶油”虽然经营状况有改善,但仍然还是在亏损边缘的。
因此,借着这一轮油价上涨的势头,正好可以对国内偏低的油价做出调整。油价起起落落是正常的市场调整,可以回到“不太贵”的8元、7元时代,但不太可能回到“超便宜”的5元、6元时代。
从国际上来看,全球的通胀、美联储加息、俄乌战争等等因素都在助推着国际油价在高位运行,有下跌的可能,但没有回到原点的动力。
目前的国际原油市场,需求大于供给。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这个重要的石油生产输出国被强行逐出了国际大宗市场,导致国际油价走高。
美国虽然有着丰富的页岩油资源,一度依靠页岩油将国际原油价格上限降至每桶120美元。但美国国内目前通胀和加息压力高企,让页岩油生产商根本没有动力去进行扩产,不扩产就稳不住原油价格。中东的兄弟们手握着原油储备静观其变,欧佩克在石油减产计划上还没松口,就等着跟太平洋对岸谈条件。
这样的国内国际形势条件下,想要国内油价回到6元时代,除非出现重大变故导致全球石油需求迅速大幅缩减,就像2020年疫情首次爆发时一样,进而国际原油价格重挫,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别忘了,我们国内油价调整还有一个保护机制。当国际油价低于30美元时,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就会触发下跌保护,也就是说原油价格即使继续下跌,国内汽油价格也不再下跌。因此,油价回到6元时代是完全不可能的!
中国国内通涨
楼主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国内通胀形势严峻 游资囤油炒价推涨柴油价: 由于增产的滞后,目前国内汽柴供应从以往的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转移到了山东地方炼厂。在柴油荒的大背景下,地炼的柴油批发价近期已开始持续飙升。与此同时,在国家相关部门近期加大监管力度的背景下,一些地炼开始执行“低挂高出”的暗箱操作,进一步推涨柴油价格。 分析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石油、中石化实际柴油减产量并不是很大,供需失衡不应成为目前柴油资源紧张的仅有原因,而国内通胀形势严峻,加速了游资 “入侵”,大量囤油炒价或难避免。 “暗箱操作”渐增多 国内柴油资源持续的紧缺使得山东地炼成为解决燃眉之急的唯一希望。据卓创资讯的最新统计,山东地炼柴油主流成交价格从10月初的6900元/吨,飙升至月末的8000元/吨左右,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涨幅高达1100元/吨或15.9%。 为缓解目前国内柴油紧张的情况,中石化对计划外超产柴油每吨加价千元回购;中石油计划加工量同样大增。 “但即便如此,柴油价格仍然有充足的上涨动力,因为持续的资源紧张给人们带来了油荒将持续的预期 ,”卓创资讯分析师朱春凯说,“有钱买不到油的情况到处可见,因此抢购和限购成为油品市场的主流现象。” 朱春凯认为,特别是部分卖家在赚取高额利润后,即便后期大跌,当前也有“赌一把”的实力和勇气。在此情况下,地炼价格除了上涨没有其他。“两巨头资源供应没有到位,地炼价格就会一直涨下去。” 据了解,在山东地区,国家规定的最高零售限价0#柴油为7445元/吨,-10#柴油价格为7892元/吨。部分地炼厂家批发价格已经远高出最高限价。 朱春凯说,其中地炼0#柴油主流成交价格为7800元~7950元/吨,-10#柴油7930元~8100元/吨。国家相关部门近期加大了监管力度,炼厂方面开始“低挂高出”,而这仅是开始。 但是,山东地炼的加工能力仅仅占全国炼油能力的1/10左右,地炼对于国内资源供应紧缺的缓解能力非常有限。吕斌分析,如果靠鼓励两巨头加大生产来缓解资源压力,步伐会相对缓慢,短期资源紧缺现象仍会持续,地炼成交价格或将继续上涨。 监管效果恐有限 上周山东地炼加工进口燃油盈利状况继续突飞猛进。截至11月6日,卓创综合各个产品计算,地方炼厂加工进口燃料油盈利达432.5元/吨,相对于10月最后一周暴增128.09元/吨,再次冲击2009年以来最高盈利水平,而柴油平均涨幅在260元/吨。 吕斌说:“此次利润上涨明显,主要是受到柴油继续突破最高限价、高歌猛进的利好带动。” 由于外盘带动,加之利润高企,地炼的原材料资源出现紧张,原料体格也在不断上涨。据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新加坡市场11月下旬交货的俄罗斯M100到岸贴水在41~44美元之间,目前青岛市场俄罗斯M100库提均价在5200元/吨附近,部分贸易商新船甚至报到5300元~5400元/吨。 吕斌称,尽管如此,山东市场却仍旧出现一货难求的局面。面对如此高价,不少地炼仍愿意购货,因衡量市场后仍有获利空间。“从目前油价及其涨势来看,地炼能够承受的原料价格在5500元~5800元/吨之间。” “即使国家有关部门对市场的监管一直持续,地炼降价销售的可能性将仍然较小,除非有意外的补助政策。单靠这样监管去降低油价似乎非常难。”朱春凯认为,有人愿意出高价,卖家定然不会考虑价格已经触顶。 据其分析,如果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地炼便停止出货或私下出货——因为当前的市场决定了“高价油”的存在。 希望我能够帮到你! 呵呵~
汽油调整时间确定!猪价预警,玉米小麦跌势反扑,蛋价上涨没商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一轮油价调整时间已经确认,预计下调或者搁浅。
农产品行情方面,猪价在经历了几天的上调后再次回落,玉米也随着上市量的增加而下调,小麦整体下调0.5分。
虽然当前处于年内鸡蛋消费淡季,但是鸡蛋价格还是逆势上涨。
汽油降价时间确定
根据规定,我国新一轮油价调整窗口将会在11月21日24时打开,目前能确定的是汽油价格的调整时间,具体的调整状态暂时还无法确定,上调的状态基本是不会出现了,会出现的是搁浅和下调。
据机构统计,随着近期国际原油价格的显著下降,现在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跌至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截止到发稿前,布伦特原油价格为93.29美元/桶,WTI美国原油价格为86.25美元/桶。
受国际油价变化的影响,国内油价预计下调20元/吨。
而根据我国油价调整的相关规定,20元并未达到50元的调整标准,因此油价有可能在11月21日调整时变为搁浅。
当然,目前还不能完全排除下调的可能,毕竟美国公布CPI数据涨幅7.7%是低于市场预期的,这很有可能维持美联储大幅加息的可能,进而利空国际油价。
另外,国际原油供应情况,虽然OPEC+主要产油国同意从11月开始日均减产200万桶石油,但OPEC在11月国际石油市场月度报告中上调了拉丁美洲和欧洲的石油供应预测值,加上美国石油公司页岩油产量持续增长,综合来看,原油供应紧张压力有所缓解。
具体11月21日,国内汽油价格是下调还是搁浅还需要看接下来几个工作日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化情况。
猪价连涨终止,开启下调模式
11月12日猪价降至最近一个半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随即开启上涨模式,并连涨了三天,但是在11月15日后猪价的连涨终止,开启下调模式。
猪价的这波由涨转跌的逻辑主要有这么几个:
1、养殖户对后期猪价信心不足,猪价回升后,猪场加速出猪。
2、近期大肥出栏增多,冲击大肥价格,进而波及标猪价格。
3、猪肉消费依然处于低谷,对高猪价的支撑力有限。
4、屠企压价意愿较强,对高价生猪接受度有限。
随着温度的下降,腌腊利好和节日利好的相继到来,猪价虽有利好支撑,但依然是易跌难涨,建议养殖端把握好出栏节奏,合理出栏切莫盲目看好后市。
粮食跌势反扑,玉米南北分化,小麦回落
随着近期交通运输的恢复,山东深加工企业玉米到货量有所增加,企业下调收购价格,东北玉米价格依然窄幅上调,呈南北分化之势。
东北玉米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因为东北多地中储粮直属库以高于市场行情的价格收粮,点燃了市场看涨情绪,企业只能上调价格紧随粮库的步伐。
短期玉米受交通不畅的影响,上市量难有大幅度提升,预计价格将继续震荡运行。
中期玉米主要看华北和黄淮地区基层玉米的售粮进度,交通运输的恢复情况,以及疫情情况,很有可能会随着上量而出现一波下跌。
长期则要看,深加工企业需求的恢复,以及生猪、蛋鸡、肉鸡等行情的变动带动的饲料方面玉米需求的变化情况。
近期,小麦价格触顶回落,山东、河北等地区小麦价格普遍下调0.5分,虽然河南和安徽的个别企业有上调收购价格的操作,但小麦价格依然窄幅回落。
小麦价格的回落,一是因为价格上升后,市场上量明显,小麦价格触顶回落。
二是因为旺季对小麦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弱,今年因为疫情,面粉需求迟迟未见好转。
三是失去饲用需求,面粉需求对麦价的支撑力有限。
四是根据市场规律,价格大幅度上涨后势必会迎来一波降价调整。
后续小麦价格是会“一飞冲天”还是“触顶回落”,就看接下来小麦需求旺季对小麦价格的带动情况了,如果12月小麦价格没办法全面打开,那小麦上涨应该就到头了,大概率会进入下跌模式。
蛋价逆势上涨
最近一周,鸡蛋价格先是稳定了4天时间,然后连降两天,今天逆势上涨,上涨调整后,河南红蛋纸箱大码价格来到了5.5-5.7元,山东红蛋散筐大码价格来到了5.45-5.7元之间(青岛红蛋散筐大码5.7-5.95元/斤),江苏红蛋散筐大码价格再5.55-5.8元之间。
当前本身就是鸡蛋的消费淡季,整体需求不理想,又遇到了疫情影响到了终端鸡蛋需求,可以说现在的鸡蛋需求已经降至“冰点”。
那为什么鸡蛋价格还能逆势上涨呢?
1、饲料价格的上涨,增强了养殖户挺价惜售的意愿。
2、受市场多方因素的影响,各级库存一直未得到有效补充,处于库存量相对偏低的状态。
3、虽然鸡蛋行情好转后,蛋鸡产能有所增加,且养殖端淘鸡的积极性也不高,但产能不足的状态始终未变。
4、贸易商上调市场价格,试图摸清市场情况。
市场并不存在蛋价持续上涨的基础,预计贸易商摸清市场情况后会再次压价。
不过考虑到饲养成本处于高位,养殖端挺价意愿较强,蛋价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大概率会维持在5.5-6元之间窄幅徘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