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油价涨幅

近十年98汽油价-98年中国油价

1.一年一万公里,一台10万左右

2.国内油价“三连跌”,92汽油回归8元时代,这对我国经济会带来哪些影响?

3.中国油价为何不涨

4.为什么汽油柴油老是涨价?

一年一万公里,一台10万左右

近十年98汽油价-98年中国油价

一年一万公里,一台10万左右的车开十年得花多少钱?

买车还是不买车,买新能源车还是传统燃油车,买纯电动还是油电混合或者是插电式?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车型产品层出不穷,而且大环境环保趋势的影响,汽车动力系统也正发生着巨大的转变。不少人现在买车都在纠结,到底是新能源还是燃油车?今天我们不说买谁更好,就简单算一笔账,单纯的看看燃油车十年下来究竟能花多少钱?

首先最大的一笔挑费自然是油费了。

不少人都说“买得起车养不起车”“买车就是消耗品”,这些观点都是因为买了车并不是一劳永逸,而的确是要不断的投入更多的挑费,比如想要车跑就必须得加油(同理适用于纯电车型要充电)。

加油是笔多大的消费,很多人都没概念,今天我们来算算,一辆正常的家用车,一年跑1万公里是比较正常的里程数,十年就是10万公里。油耗就取个市区内的平均值,8L/100KM左右,然后按照现在92#汽油价格6.7元来算,一百公里就是53.6元,十万公里油钱就要53600元!如果是95#汽油那么消费更高,而且现在的油价还是降了的,考虑到跌涨不定的油价和偶尔想去远方的需求,十年的油费绝对不止5万多,怎么也得在6万左右!自己现在只要上下班通勤用车,走的是市内快速路,每个月油费在500元左右,十年下来油费也要在6万左右。

这只是油费价格,还要有保险和交强险等。

保险第一年按照5000来算,第二年往后不同公司都会有打折的活动,没出险的年头越长,折扣越高,按照商业险+交强险均值3000来算,5000+3000*9+450*9=36050元,这只是排量在1.6-2.0L最常见的家用车来计算的,如果排量大消费还要高,如果驾驶不够小心频繁出现,那么还要上涨保费,这里四舍五入去一个整,按照4万来计算。

还有保养费用。

保养一般情况下第一次免费,第二次在500-1000元,不同车型收费不同,网友一次按照500来算,一年一次,就是4500-5000元,这里的保养就是4S店做的基础保养,比如换换机油、清一下积碳,就按照5000元来计算。

还有维修费用。

这个就比较笼统没办法量化,10年肯定是少不了剐蹭碰撞,除了能走保险的,还有一些老化损耗的部件,比如轮胎,肯定是要换一次,不同车型搭载的轮胎不同,这里就不细算了。但是统计一下上面的消费,光是普通保养和油费再加上保险费用,一辆车能够做到在路上行驶,十年就要花费10万+,这个数字是不是有点心惊,可能买一辆车还不到十万,用车成本平均一年高达10000+。当然明明知道如此还是想有个车也是因为汽车确实改善了我们的出行水平和生活质量。

国内油价“三连跌”,92汽油回归8元时代,这对我国经济会带来哪些影响?

目前国内油价经历了三连跌的趋势,92号汽油已经回归到了8元时代,95号汽油则是回归到了9元时代,这怎么都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随着汽油价格的回调,这不仅在短期之内能够刺激消费者消费,在长期之内也能够给许多汽车企业足够的时间进行业务调整。

一、国内油价?三连跌?,92汽油回归8元时代

目前国内油价已经经历了三连跌,在国际油价的不断下跌之际,按照我国目前的汽油价格回调机制,我国汽油终于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跌幅,经过了三连跌以后,我国加满一次92号汽油,一次能比上个月大概要低45~60块钱之间。这么好的一个消息,其实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同时对于行业的制造来说也是一个积极信号。

二、短期影响:这会促进我国汽油消费的热潮

按照短期的影响来看,这无疑会促进我国汽油消费的热潮,由于目前石油和汽油的价格都在跌,大家可以说是能加油的都去加油了,而且消费者对于这种价格是很敏感的,毕竟加满一次油就50升,基本上加满一次就能够省个十几块钱,这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生活减负减压的调整。

三、长期影响:这会促进汽车行业的升级

在油价一直居高不下的时候,不少的企业都觉得全面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到了,但是新能源汽车推向市场和研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石油仍然是目前世界上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汽油的价格进行回调之际,消费者肯定会疯狂消费,这也就意味着汽车企业能够重新对市场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只有看出目前市场需要什么,此时才能够按需进行燃油整机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毕竟生产线也是不一样的。

中国油价为何不涨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所以,我国的商业行为有约制。像石油矿产,粮油贸易,金融等等方面的经营公司都是由政府控制。政府只有能够控制这些对国家经济有十分重大影响的行业,才能够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才能有效避免石油,粮食,金融危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健康的发展。而不想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大多公司都是民营企业,政府很难控制。

我国的石油相对丰富,基本不用进口。所以不会因为国际油价的上涨而增加什么生产成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这三家石油公司控制着中国石油的生产和销售,他们完全由政府控制。政府为了稳定市场经济,当然要稳定油价。当然,政府也是会对石油公司进行补贴,但是补贴很少。政府对石油公司的补贴是为了保持公司的资产,使其能够健康地发展。

其实中国的油价在最近几年是上涨了几倍。十年前的汽油价格才是一两块钱一升。只是中国的油价上涨的比较平稳和相对缓慢。

为什么汽油柴油老是涨价?

→方便面价格涨了40%→五大发电集团集体申请提价→汽油涨价之声不绝于耳……

前一阵子有一首叫《方便面》的歌在年轻人中间很是流行,这首歌唱道,“没有车也没有钱,虽然我所有家产最多的是时间,能和你分享的甜就是一起吃泡面,但是我的调味包还有惊喜和浪漫……”

随着近期猪肉、食用油等商品价格不断上涨,7月26日,方便面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对价格做了调整,涨价幅度超过20%,最高达到了40%。

对于老百姓来说,从猪肉、食用油、进口奶粉、快餐到方便面,再到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电和汽油,我们的生活不知不觉间已进入“涨声一片”的时代。

这也涨那也涨你涨我也涨

方便面

面临原材料一直大幅上涨的重压,苦苦支撑了近一年时间的中国方便面业加入价格调整的大军,高价方便面6月份已率先提价。

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事务局局长孟素荷介绍,自去年年底开始,由行业协会参与,国内方便面巨头召开了3次内部价格协调会议,最近一次于7月初召开,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康师傅、统一、今麦郎、日清、农心等10多家知名企业全部参与此次统一调价,其市场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孟素荷介绍,此次调价中低价格方便面主要指价格1元以下的方便面,0.5元到0.6元产品将提到0.7元到0.8元;1元产品则提到1.2元。最高提价幅度达到40%,平均提价幅度在20%。

据业内人士介绍,自2006年以来,方便面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持续到2007年上半年,仍无下降趋势。其中,占据方便面成本18%的棕榈油,从去年均价4200元/吨猛增到现在的8000元/吨,仅此一项,方便面成本即增高11.12%;而占方便面成本三成的面粉价格也由去年的均价2.04元/公斤,上涨到现在的2.16元/公斤,由此影响到方便面成本增高1.72%;此外,辣椒、马铃薯淀粉等主要原材料也都在上涨。由此可见,方便面因原料价格的上涨而导致的成本增加在13%以上,有的企业原料成本则上扬20%。

豆制品

继方便面全线涨价之后,记者从上海豆制品行业协会获悉,受原料价格上涨影响,四年未变的豆制品价格也于8月1日全线上涨:原料价格上涨近一成,市场豆制品价格上涨达20%。其中,原先一些价位比较低的产品增幅较大,如目前每包0.4元的豆奶、豆浆涨到0.6元,盒装豆腐则从0.8元、0.9元涨到1元左右。

快餐业

肯德基公司7月中旬发表声明,对大部分产品的价格进行调整,除全家桶的涨幅超出1元外,单项产品涨幅为0.5元到1元。这是其近十年来第一次调整部分饮品价格。无独有偶,不久前麦当劳已对部分餐厅的部分产品的价格作了上调,涨幅也在0.5元到1元之间。

本土连锁快餐店的价格也悄悄调整,“真功夫”快餐连锁在全国统一上调了产品价格,涨幅在0.5元到2元之间;“大娘水饺”的部分饺子每两也比原先贵了1元左右。

奶粉

8月起,明治、惠氏、多美滋、雅培、美赞臣等洋品牌奶粉将全线涨价。其中,惠氏第1、2、3阶段的婴儿奶粉提价5%~10%不等,其中第1阶段产品涨幅最大,从160多元/罐提到180多元/罐;多美滋全线金装系列产品也提价6%~10%,孕妇奶粉则将提价20%。

7月24日,五大发电集团集体上书国家发改委,要求在我国部分区域启动煤电联动从而上调电价。此举意味着,值夏季用电高峰来临的微妙时机,一场是否上调电价的博弈正在悄然展开。

据悉,这已是2007年以来电力行业第三次要求政府部门上调电价,此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电联)作为行业代表两次申请未见回音,此次五大发电集团自己出面申请,显示发电企业要求涨价的迫切愿望。这五大发电集团是大唐、华能、华电、中电投、国电,均为国有企业,是我国发电行业的龙头大哥,占据我国发电市场主导地位。

汽油

继7月9日三大巨头上书发改委要求石油涨价之后,面对发改委的沉默,近日再次上书要求提价。

7月9日,中石化已将成品油涨价方案提交给发改委,其中汽油200元/吨,柴油为150元/吨。但这一调价申请并未得到发改委批复。

中石化人士说,当时的调价申请是在国际原油价格运行于65美元/桶上方时做出的,国际原油价格现在已经达到75美元/桶,汽油涨200元/吨、柴油涨150元/吨的申请仍然明显滞后于国际原油价格迅猛攀升的水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