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油价调整通知-油价格调整窗口
1.花式营销难破黑色二月魔咒,销量暴跌、油价下调难上加难!
2.国通石油红卡怎么办理?去那里购买?
3.12月油价上涨原因
4.辣条头部企业宣布涨价,你还会买吗?
5.西方对俄油限价俄罗斯油价为什么便宜
花式营销难破黑色二月魔咒,销量暴跌、油价下调难上加难!
有人或许知道《黑色星期五》,但你是否知道“黑色二月”呢?其实,在汽车市场,二月一直是不太“吉利”的月份。因为二月总是紧邻中国的新年假期,而在新年来临之际,全国人民正沉浸在一种过年的喜悦和春运的紧张情绪之中,购车的欲望会大大减少,所以汽车行业也会进入一个短暂的淡季。
而与往年的二月不同的是,今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让整个汽车行业受到了严重的暴击。为严格遵守国家防控防疫的要求,各大汽车上游零部件和汽车制造厂停工停产,生产计划难以正常推进;运输行业处于停摆状态,汽车产品无法顺利抵达各地;本该全年无休的4S店,在此影响之下不得不闭店,暂停人与人接触式的销售服务。
但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为了生存,各大厂商迅速制定新的销售策略,他们借助网络渠道,用在线直播、线上团购、限时秒杀等创新性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但遗憾的是,厂商们的花式营销手段并没有取得很显著的成效,毕竟在手机上看车下单还是让人觉得有点草率。
PART?01
“黑色二月”魔咒难破
在消费者足不出户、销售人员们在线卖车的市场环境下,其实很多人已经预料到2月的销量会创下历史新低,但是成绩单揭晓的那一刻,失望的情绪还是弥漫整个汽车行业。今年2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25万辆,同比下滑78.7%,环比下降85.4%。1-2月累计销量196.9万辆,同比下降41.0%。
从厂商排行榜来看,2月销量排名前五的是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吉利汽车、上汽通用、东风日产,虽然名列前茅,但是跌幅也达到了70%以上,上汽通用和东风日产甚至同比下降80%以上。
具体到各个细分领域,2月份轿车销量12.6万辆,同比下降78.0%,环比下降84.5%,累计销量94.5万辆,同比下滑42.6%;SUV销量10.5万辆,同比下滑79.3%,环比下降86.9%,累计销量90.7万辆,同比下降37.4%;MPV销量1.8万辆,同比下降79.3%,环比下降81.3%,累计销量11.6万辆,同比下降51.7%;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1.4万辆,同比下降69.5%,环比下降65.1%,累计销量5.6万辆,同比下降61.4%。从数据来看,不论是哪个领域,都是清一色的降降降!
PART?02
销量神话难幸免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朗逸、轩逸、哈弗H6、五菱宏光这些“神车”也未能逃过一劫。但幸运的是,它们依然稳稳地站在所属领域的顶端。
轿车榜上,新朗逸以8263辆的成绩位居2月轿车销量榜第一名,虽然“位份”保住了,但也的的确确“失宠”了;而一直与朗逸暗自较劲的轩逸,以5668辆的成绩拿下第二名,但朗逸的销量比轩逸高出45.8%左右,差距很是明显;2月轿车榜上第五名特斯拉Model?3的表现让人很意外,作为一款三四十万的电动车,能卖出3900辆实属不易。
SUV榜上,“国民神车”哈弗H6依旧坚守岗位,以4033辆的成绩拿下榜首位置,实力之强让人称赞。虽然保住第一,但是销量却与后四名长安CS75、途观、博越、奔驰GLC的差距不是太大,没有完全表现出“神车”的霸气。
在相对“冷门”的MPV领域,五菱宏光以4904辆的成绩位居第一,销量倒是要比前面提到的哈弗H6强得多,而别克GL8、风行、瑞风、嘉际位居其后;令人惊喜的是,MPV排行榜上威霆、福瑞达M50两款车竟然呈现出其他榜单上都没有的正增长,真的是冬日里的一丝暖阳。
PART?03
油价重回5元时代
受国际政治因素和新冠肺炎的影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在剧烈震荡中大幅下降。而近日,国家发改委宣布,3月17日24时起,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汽油每吨下调1015元,柴油每吨下调975元,其中92号汽油每升下调0.8元,95号汽油每升下调0.84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83元,国内大部分地区油价将重回5元时代。
以一般私家车邮箱50L容量来计算,加满一箱92号汽油,可为车主节省40元左右,很是划算。即便这严格意义上是经济下行的市场应急反应,但不妨站在车主视角,把它当成“黑色2月”阴影下的乐观面。
阿珩有话说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进入三月后,国内疫情的发展一直呈现好的态势,汽车行业也在慢慢恢复自己的元气。但是经过这次疫情,我们也看到了汽车销售行业的不足之处:当线下的销售渠道被打断时,销量就很难保证。因此汽车销售行业应当不断探索新的销售渠道,以创新性的营销方式吸引消费者,激发出市场的消费潜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通石油红卡怎么办理?去那里购买?
先说下国通石油红卡是什么
红卡全称国通红色储油卡,因卡面是红色而被称为红卡,红卡本质上是一种锁油价卡,根据购买时的油价锁定以后加油时的油价。比如购买时油价是6.9元,那么在实际油价高于6.9的时候,加油仍旧是6.9元;但如果油价低于6.9元,加油的时候会按照低油价进行结算。
红卡如何办理呢?
1.官方APP
官方APP虚拟红卡3000元起购,购买价格是3000元,等于原价购买,虽然在油价上涨时也很划算,但总体来说并没有蓝卡有优势。线上红卡不限量出售。
2.线下实体卡
国通红卡可以通过线下渠道购买到实体卡,购买零售价格甚至能达到8.8折,即2000元的红卡,购买价格为1760元,相对于蓝卡来说,不仅有了锁油的优势,而且折扣也跟蓝卡相差反复。但是线下实体红卡是限量出售,并且发售时间一般在油价低谷的时候,所以建议在有货的时候多屯几张,这样可以一年都享受红卡的折扣福利。线下实体卡可在明通敏达商贸(国通授权经销商,搜索一下)进行购买。
红卡能充值吗?
红卡不能充值,必须购买实体卡进行绑定,每张卡都有自己锁定的价格,价格是按照购买时的油价进行计算的。
12月油价上涨原因
供给少,需求量大。
1、从供给端看,根据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最新月报,今年1月份OPEC原油产量增加6.4万桶/日,低于OPEC+协议中承诺的增产额度25万桶/日,供给不及预期带动了国际原油市场价格的上行。此外,由于主要产油国地缘势紧张引发市场对于原油供给稳定性的担忧,也带动油价大幅上涨。
2、从需求端看,随着全球新冠疫苗接种进展加快,疫情影响有所减弱,带动当前全球市场原油需求逐步复苏。疫情影响减弱带动了出行需求的增加,线下服务行业如旅游业的快速恢复带动了原油需求的回暖。此外,海外生产的恢复也会推升对原油的需求。
辣条头部企业宣布涨价,你还会买吗?
辣条涨价并不会影响我的购买欲望,毕竟现在物价都在涨,辣条涨价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辣条作为零食之一,对我们也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提起辣条,总能想起来小时候在小卖部里面,一毛钱一根的辣条,两毛一袋的饮料,五毛一袋的芒果干和唐僧肉。这些便宜又好吃的零食,成为了我们小时候快乐源泉,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对小时候的辣条的味道念念不忘。
随着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大,辣条也从小卖部、从校园走到了批量化生产的产线和超市,不只是孩子喜欢吃,年轻人也在吃,辣条逐渐成为一个日渐庞大的零食分类,占据着零食行业的“半壁江山”。
近日,两家辣条头部企业卫龙、麻辣王子宣布上调产品价格,很多网友直呼“小时候吃不起辣条,长大后也吃不起了。”
对此,麻辣王子解释为,自 2022 年以来,受全球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粮油食品价格屡创新高,因此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而生产辣条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有:菜籽油、面粉、辣椒花椒、香辛料、包材等。
对于头部企业宣布涨价的这个事情我是能够理解的,毕竟作为企业肯定是成本和企业利润放在第一位,特别是疫情当下,各行各业都比较艰难,适当的调价也是为了企业更好的生存下去。而我选择继续购买辣条的理由主要就是以下三点原因:
一、选择继续购买辣条,出自于对辣条这个零食的回忆和情怀吧,毕竟小时候的回忆还能够找回来的不多了。我小的时候比较喜欢吃的就是辣条和火腿肠,虽然现在长大了,每次到超市买零食,还是会每次必买辣条和火腿肠,这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
二、现在油价、菜价、水果等生活用品价格都在上涨,所以对于辣条涨价,我并没有多少惊吓,也没有觉得不能接受。毕竟辣条在我们吃的食品一类中,还是属于价格比较亲民的,不至于舍不得吃的那种。
三、虽然我对辣条涨价的事情没有什么意见,但还是希望商家在调控价格的同时,能够坚持把关食品质量,不要价格上去了,品质却下降了。反正有的时候买的辣条会让我比较失望,量少就算了,关键还不好吃。
所以,成本上涨,辣条跟着调价,只要产品质量、口味和食品安全做到位,我还是会支持的。
西方对俄油限价俄罗斯油价为什么便宜
历经近半年拉锯,欧盟成员国就对俄罗斯海运石油出口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达成协议,12月5日,俄油“限价令”正式生效。G7和澳大利亚随即也表示跟进。
根据这一限价机制,如果俄罗斯向第三方国家出售原油的价格高于上限水平,那么欧盟和七国集团的企业将被禁止为俄原油运输提供保险、金融等服务。欧盟还计划每两个月审查一次该限价机制运作情况,以应对市场变化,确保价格上限比俄罗斯石油产品平均市场价格至少低5%。
为何是60美元/桶?
价格上限是西方对俄制裁锁链的最新一环,也是核心举措。然而,围绕限价标准应设在何种水平,欧盟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
G7最早提议将价格上限定为每桶65至70美元,这在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看来“太过慷慨”,他们提出应限价每桶30美元甚至更低。但这一主张遭到希腊、塞浦路斯和马耳他等国的反对,这些国家拥有庞大海运业务,他们要求将价格上限设在每桶70美元。
最后阶段磋商超过24小时,经过艰难谈判,12月2日,欧盟终于就对俄海运石油出口限价达成一致,包括“钉子户”波兰在内的27个成员国同意将价格上限定为每桶60美元。爱沙尼亚总理卡娅·卡拉斯表示,虽然爱方希望更低的上限,但60美元已是目前能取得的最好结果。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晨指出,60美元/桶的价格低于外界此前预估的65至70美元/桶,显然,这是欧盟在经过一番博弈和妥协后,不得不采取的折中方案,而在弥合内部分歧的同时,欧盟也希望在限制俄罗斯石油出口收入和不减少俄罗斯对全球市场的出货量之间取得微妙平衡。
对俄罗斯杀伤力几何?
那么,这样一个充满妥协的限价之举究竟能否达到美欧预期?舆论对此普遍持质疑态度。
比利时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能源政策专家西莫内·塔利亚彼得拉表示,60美元/桶很接近俄罗斯乌拉尔原油最近的市场价格,不会对俄财政产生太大影响。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则指出,“限价令”看似很精明,但俄方完全可以使用不受限价令影响的非西方油轮和保险公司。
在赵晨看来,欧盟出台限价举措,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对俄罗斯的能源打击范围,使其无法获得更多的原油出口收益并用于俄乌冲突中,同时,欧盟也是为确保石油进口价格的波动形势得到稳定,维护自身经济利益。
“但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实际效果都会大打折扣”,赵晨指出,从价格因素来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俄石油生产的成本盈亏平衡价约为每桶30至40美元。眼下,俄罗斯运往一些欧洲地区的乌拉尔原油交易价已跌至每桶60美元以下,远低于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每桶85美元的价格。因此,尽管西方设置了价格上限,俄罗斯仍有盈利空间,至少在短期内影响十分有限。
赵晨还注意到,相较于此前,欧盟的态度已经出现软化迹象。根据此前禁令,自12月5日起,欧盟将停止进口俄海运原油,欧盟将全面禁止向俄油轮提供服务。但是,最新达成的价格上限放宽了限制,允许欧盟公司为遵守价格上限的俄油轮提供服务。此外,欧盟还给予价格上限45天过渡期,并表示只有“故意”运输超过价格上限的俄原油,才会受到禁运90天的处罚。
“对俄油限价的制裁举措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反而为俄石油禁运打开了‘后门’”,赵晨说道。
俄罗斯的反制“工具箱”里有什么?
欧盟已经出牌,俄罗斯的回应则是寸步不让,誓言将进行反制。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3日重申,俄罗斯不会接受西方的油价上限,克里姆林宫正在评估当下的情况,会在快速分析后采取行动。
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4日也表示,俄针对“油价天花板”政策的态度一直没变,哪怕减产也不会接受对俄石油“限价令”。同时,他还指责西方的做法是野蛮干涉市场,违背了世贸组织制定的所有规则。
赵晨表示,俄罗斯的政治考虑优先于经济考量,因此必然会对“限价令”展示出强硬态度。这也意味着,俄罗斯将为此作两手准备,一方面,要调整能源出口方向,从需求侧寻找更多的新的原油销售地。事实上,俄罗斯早有绸缪,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自5月以来,俄罗斯向西方国家输送的石油以每天220万桶的数量逐日递增,其中三分之二已转移至中国、印度和土耳其。截至今年10月,印度已经成为俄海运石油的最大买家。
与此同时,为了突破封锁,俄罗斯还在组建自己的独立系统,买方可由俄罗斯实体安排保险,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开制裁。
赵晨进一步指出,除了减产和减少向欧盟国家出口石油,俄罗斯的反制工具箱中还有液化天然气,石油、天然气双管齐下,无疑将加剧欧洲国家的能源危机。
西方将遭到何种反噬?
针对“限价令”给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欧佩克+也表示了不满。路透社援引几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几个欧佩克+成员国认为这一反市场措施最终可能被西方用来对付任何生产商。
印尼财长穆里亚尼此前也提出过同样看法。她表示,沙特和欧佩克决定大幅减产石油,是为了阻止美国“将大宗商品价格用作地缘政治目标”,因为一旦开创这个先例,将加剧全球经济焦虑,且没人知道西方的下一个目标会是谁。
欧佩克+还在“限价令”生效前一天举行会议,决定维持第33次部长级会议确定的减产目标,即在8月产量的基础上将月度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在会后发表的声明中,欧佩克+表示,这一减产决定“纯粹是基于市场考量”,是“正确且必要的做法,以让全球石油市场迈向稳定”。
赵晨注意到,相关会议一般是在工作日时间举行,但这次会议被安排在西方对俄石油实施“限价令”前的周末,且从线下面对面会议改为了线上会议,使得这场会议显得“非同寻常”,而此前曾主张增产的代表也就此形成共识,认为当下并不是加大石油产量的好时机。
“这一轮原油供给侧同需求侧之间的博弈,最终会给欧盟和G7国家带来反噬,相比天然气,石油市场全球化程度更高,若该市场重演欧洲天然气危机,波及范围会更广,不仅欧盟国家这个冬天的日子会很难熬,世界经济的复苏脚步也将受到拖累“,赵晨表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