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油价涨幅

油价调整背后的经济原理-油价调整的陷阱有哪些呢

1.清车保是国家认可吗?有保障吗?

2.私营加油站5块多一升,中石化7块多,为何有些人会选择后者?

3.油价真的下跌了吗?收益的是谁?

清车保是国家认可吗?有保障吗?

油价调整背后的经济原理-油价调整的陷阱有哪些呢

清车保暂未获得国家认可,且清车保线下拉人涉嫌传销。

清车保动力水宣称可以直接代替汽油而且价格低廉,但是业内专家表示,对普通燃油车而言,目前市面上并没有可以完全替代汽油的产品。而类似“清车保”的这些产品,其成分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甲醇,甲醇大量加到油箱后,对车辆和车内乘客的健康都有影响。

尽量少用此类助燃剂,如果使用,应严格按照说明,适度添加。

扩展资料:

案例:

今年以来,汽油价格比去年涨了不少,许多车主就感叹,买车容易养车难。如果有人告诉你,有一种价格低廉的“神奇产品”可以代替汽油,你会心动吗?最近,扬州的李先生就真遇到了这样的“好事”,人家给他推荐的替代产品叫作“清车保”。

高邮的李先生爆料称,对方说这款“清车保”产品很是神奇,可以直接替代汽油,最关键的是价格便宜。刚开始,李先生将信将疑,但看到身边很多朋友都购买使用了,他也很心动,不过再一打听,想要买到这种神奇产品可不容易。

李先生一琢磨,目前油价每升要七块多,清车保便宜近一半,如果真能替代,确实可以节省不少费用,即使缴纳了两千多块会员费,也很划算。可联想到现在很多,李先生担心其中有诈,也就没有再理睬。随后,记者设法找到了一位代理商江先生。

据江先生介绍,清车保是中科院研发的专利产品,神奇之处就是可以完全替代汽油,不但可以清除积碳、降低尾气排放、还能提升动力。这种产品使用简单,按照车子行驶里程,逐渐添加,直至完全替代汽油。然而,当记者询问产品成分时,江先生神秘地表示,这是商业机密。

江先生告诉记者,公司对会员不仅有优惠政策,额外还有很多“福利”。

江先生说,如果能发展到下线,除了提成外,对方以及他所发展的下线,有任何消费和提成都是累积在自己名下,将来不要说油费,车钱都挣 回来,下手早的人目前已经坐在家里数钱了。看到记者有些心动,江先生就又加了一把火。

这位专家建议,尽量少用此类助燃剂,如果使用,应严格按照说明,适度添加。随后,记者就清车保的销售模式是否违法咨询了法律界专家,他们表示,这种“拉人头、发展下线”的销售模式已涉嫌非法传销,希望市民慎之又慎,以免掉入陷阱。

搜狐网—央视曝光!燃油宝全都是骗人的!

私营加油站5块多一升,中石化7块多,为何有些人会选择后者?

因为大部分人认为中石化企业比较靠谱,不会出现动不动关了门找不到人的情况。

私营加油站燃油相对便宜一些,并不是因为燃油品质不好。主要就是因为私营加油站的运营成本会比较低,会拥有价格上的优势。私营加油站要与中石化中石油等国营单位竞争,没有价格上的优势,根本没有竞争力的。私营加油站的汽油品质,一般情况下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做买卖可不是一锤子而已。

私营加油站相对来说运营成本比较低,在我国的山东92号汽油出厂的价格大约为:5796元/吨,一吨汽油大概是1350升,折合成每升大概是4.29元,这个油价是没有加运费的价格,老板为了占领市场可能会以5元每升的价格进行销售,或者以成本价进行销售,挣取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每个老板的经营理念都不一样,有的认为薄利多销比较好,有的就不这么认为。很多人选择后者的原因可能就是世界500强企业比较可靠,万一加油出现问题,最起码可以找到人,不至于今天充的会员,明天加油站就关门了这种情况。

很多人是哪里方便哪里来,并不会特意比较汽油的价格,一般都认为价格差不太多。如果只差五毛钱,确实不至于排长队去加油。而且时间成本就是金钱啊。有些人一下子买上万元的加油卡,可能会有礼品或者返利,也可能是别人送的。这样的话,中石化的加油站加油也是定点了,一般就没有必要去私营加油站加油了。

之所以国营加油站售价较高,主要是企业的成本和税收较高,而私营加油站之所以便宜,就是没有那么多分利环节。再者低价是后来者一贯的“伎俩”,但是消费者被“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心理影响,始终担心私营加油站的油品质量有问题,或者说私营加油站就是个天大的陷阱,让人始终不能放心的选择消费。

虽然石油石化加油站油品也不见得比私人站好到哪里去。但是大多数石油石化加油站油品还是可以信赖的。私人站便宜一方面是运营成本低,另一方面有些私人站的油品不是国V标准。二是有些私人站汽油来源比较复杂,这就涉及到成本问题。

所以,不论私营、公营还是合资、外企,这些加油站源头油品绝对不会有问题,出问题的环节都在油站,也都是个案,并不能就此判断哪一类的油品更好或更差。低价吸引消费者,薄利多销是这些加油站的营销手段。

综上所述,在石油质量差不多的情况下,有人会选择价格比较高的中石化的原因就是因为对世界五百强的信任。

油价真的下跌了吗?收益的是谁?

2014年最出乎意料的,莫过于“跌跌不休”的国际油价。仅半年时间,原油价格遭到“腰斩”,从今年6月的每桶115美元跳水至55美元,“三位数”油价的时代似乎已宣告终结。

油价暴跌的背后,是产油国之间的博弈,也是大国之间的经济较量。沙特坚持不减产打响石油价格战,意图打压美国页岩油热潮,美国则有望趁机摆脱对中东的依赖;委内瑞拉、伊朗感受着暴跌的切肤之痛;西方的舆论号角顺势响起,渲染油价将拖垮俄罗斯经济,正如他们在1998年看到的那样。油价的起起伏伏,也记录着国际政治格局动荡的这一年。

俄罗斯:油价暴跌,拿什么对抗西方制裁?

2014年,卢布大幅贬值再次唤起了俄罗斯人对1998年债务违约的记忆。那一年,卢布在几天之内崩盘,迫使俄债务违约。当年GDP下降了2.5%,工业生产下降3%,粮食产量下降2400万吨。

16年后,似曾相识的阴影再次笼罩俄罗斯。今年3月,克里米亚入俄和乌克兰危机掀起西方对俄的制裁战,以逼迫俄罗斯让步。以牙还牙,俄罗斯则“祭出”天然气这张王牌,以“断气”对抗西方的经济封锁。

然而,下半年国际油价暴跌令这张王牌黯然失色。对于严重依赖原料出口的俄罗斯来说,油价的严重缩水等于财路被掐断。油价的下跌直接削减俄罗斯预算收入,造成赤字增加、预算项目无法执行,进而加剧经济下行压力。俄总理梅德韦杰夫承认,“俄罗斯面临陷入深度衰退的风险”。

俄罗斯会重演16年前的经济崩溃吗?答案尚未揭晓,但不少西方媒体已吹响了“制裁胜利”的号角。就连本人都说,现在领导的国家要应对“卢布汇率的崩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俄罗斯的经济形势证明了在克里米亚的做法是错误的。

俄罗斯将今年的油价下跌形容为美国的“陷阱”。俄罗斯前财长库德林直截了当地说,美国正与原油输出国合谋压低油价,以此向俄罗斯施压,是美国的一个阴谋。

面对油价大跌、西方制裁以及资本外逃构成“完美风暴”,俄罗斯如何逃出暴风眼?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石泽说,俄罗斯有很强的承受和回旋能力,经济不会“崩盘”。且俄罗斯拥有大量外汇储备,更能采取有力的反制裁措施。

“俄罗斯经济拥有良好的基础,即便油价跌到40美元也没关系。俄罗斯经济也将克服当前的危机,这需要多久呢?倘若最糟糕的情况,需要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在今年年度记者会上仍信心满满。在油价动荡的2014,俄罗斯掀起了“卢布保卫战”。

欧佩克:为保市场,忍受“割肉”之痛

今年,一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简称欧佩克)和非OPEC产油国抢夺市场份额的大战已经打响。抛弃了欧佩克通过限产来保持高油价的传统战略,沙特代之以一项新的政策,即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欧佩克的市场份额。

“无论价格是多少,减产都不符合欧佩克成员国的利益。不管油价降到20美元、40美元、50美元还是60美元,都无关紧要。”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阿里·纳伊米说。

在外界看来,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分析师认为,沙特是在向美国页岩油下战书,以求挫败对其市场份额的威胁。观察人士预计,全球油价持续下跌会快速打压美国的页岩油钻探活动,减慢产量增长并有助于支撑油价。

同时,“阴谋论”也在蔓延—沙特把低油价视为对伊朗与俄罗斯施加更多压力的良机。伊、俄两国在叙利亚内战中支持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而阿萨德是沙特的对头。

但无论“阴谋论”是否真实存在,那些以原油出口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国家,已经感受到了低油价的“切肤之痛”。海湾产油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他们有能力在一段时间内经受住冲击。而那些家底薄弱的成员国,就只能咬牙挺住了。

失去高油价的支撑的委内瑞拉,未来高福利和高补贴将遭遇麻烦。现在,委内瑞拉深受通货膨胀、消费品短缺、犯罪率持续上升的困扰,这些直接影响到马杜罗政权。

伊朗一方面饱受国际制裁和货币下跌之苦,另一方面油价走低令收入锐减,5%的GDP就此流失。总统鲁哈尼摩拳擦掌搞经济重建之际,却被国际油价的重挫束缚住了手脚。在伊核谈判的关键时期,失去了高油价的支撑,谈判底气恐怕也减少三分。

不过,今年“”在叙利亚和伊拉克攻城掠地,却并未引发原油价格动荡。分析师认为,投资者们渐渐意识到,这些都不会给供应构成燃眉之急。从另一方面来看,原油价格的动荡,不再仅仅受地缘冲突的影响,这一次,经济逻辑战胜了国际政治逻辑。

美国:页岩油改变国际政治格局?

1973年,为了打击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欧佩克宣布石油禁运,造成油价暴涨,令美国GDP增长下降了4.7%,直接促使其转变了对中东的外交政策。自那时起,摆脱对中东的石油依赖成为美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经过多年的勘探和开发,美国页岩油如今终能在能源市场上分得一杯羹,也试图跟沙特分庭抗礼。2009年之前还是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的美国,到2020年却有望跃升全球最大产油国。

新能源会令北美洲成为新的中东吗?如果这一猜想成为现实,美国对中东的依赖和影响会下降、美国在防范地球变暖上的兴趣会下降、欧洲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程度也会下降。随着对石油短缺的担心减弱,美国也会开始探寻新的资源外交。

《纽约时报》的文章称,随着美国对中东的能源依赖的降低,华盛顿在当地承担风险和责任的意愿自然也会降低,至少在这个财政拮据的年代,这种意愿就显得更缺乏依据了。

同时,经济快速发展的亚洲,将成为美国与其他产油国的“兵家必争之地”。对于欧佩克而言,东亚和南亚的需求或许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新机遇,预计到2035年,产自中东的近90%石油将被吸纳到亚洲。

为此,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也应运而生。美国前任防长帕内塔说,到2020年,将有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这意味着,美国加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未来一旦扼住重要海峡,亚洲的石油运输就会面临危险。

种种利好,已经令美国媒体将能源视为的一项外交“武器”。《纽约时报》的文章甚至断言,二战结束后,“资源短缺”这个理由一直是塑造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的主导力量之一,如今,由于美国油气行业的技术知识和大胆开拓,世界已经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