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油价涨幅

油价下跌中国邮轮-中国油价跌了吗

1.可燃冰投资背后的心酸与泪水,还有谁比我更惨

2.油价为何暴跌到负数?

3.重庆到西沙五日游多少钱?

4.欧盟对俄罗斯的石油禁令年底正式生效,一旦制裁生效,油轮市场会发生什么?

5.国际石油价格

可燃冰投资背后的心酸与泪水,还有谁比我更惨

油价下跌中国邮轮-中国油价跌了吗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一种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的情况下结合在一起的化合物,因形似冰块却能燃烧而得名,是一种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分布广泛而且储量巨大。

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能量密度高,资源潜力巨大,估算其资源量约为20万亿吨油当量,是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的50倍、煤炭及石油和天然气总含碳量的两倍。

科学家们甚至认为它是能够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是今后替代石油、煤等传统能源的首选。

勘探显示,光是南海的神狐海域就有11个矿体、面积12公里,资源储存量1500亿立方米,相当于1.5亿吨石油储量。

神狐海域可燃冰储量还只是中国可燃冰蕴藏量的“冰山一角”。在西沙海槽,科考人员已初步圈出可燃冰分布面积5242平方公里;在南海其他海域,同样也有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必备条件……

…………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燃爆了呢?

看看可燃冰背后的相关公司,股价在一周的时间内都打了兴奋剂,许多不怕的韭菜们已经兴奋的冲进来了……

且慢激动!

率先实现技术突破固然可喜可贺,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我们首先实现的突破,而不是美国和日本呢?

据统计,全球目前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可燃冰的调查研究,但大多数只是处于理论研究层次,有实际动作去做开采实验的,也就中、美、日、加拿大、前苏联等寥寥几个。

其中,加拿大、前苏联的开采实验都是在靠近北极的陆地上的,跟典型的可燃冰97%位于海底的场景显然不是一回事。

相对来说,也就美、日,靠谱一点。

有一个新闻是这么讲的:“美国能源部多次拨款支持可燃冰研究,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9月,宣布投入380万美元支持6个新的可燃冰研究项目。其中一个是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在墨西哥湾深水区开展的可燃冰开采研究,5月11日已经开始了一次钻探。”

好吧,380万美元,还是分成6个项目的经费,重视得很哪!

而且你发现没有,这些实验全都不是能源公司做的商业性研究,而是国家拨款的基础性研究。在美国,这个连NASA航天局都将火箭业务承包给私人公司的地方,石油大公司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再看日本。

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在5月初成功从日本近海海底埋藏的可燃冰中提取出甲烷。但试验持续12天后也因出砂问题中断,未能完成原计划连续三四周稳定生产的目标。

这是日本第二次开采可燃冰。2013年,日本尝试过开采海底可燃冰并提取了甲烷,但由于海底砂流入开采井,试验仅6天就被迫中断。

两次实验,都失败了。

你知道日本人用的是什么设备来开采的吗

“地球”号勘探船,2005年交付使用,造船花费650亿日元,相当于40亿元人民币。除在日本近海进行科考研究外,还曾远赴东非近海、斯里兰卡近海和澳大利亚西海岸进行钻探研究。

这艘船的主要技能点是打洞,可以在水深2500米的海底之下钻探到7000米的深度,提取矿物资源上来做实验分析。

在这方面,地球号是数一数二的。

问题是,可燃冰的问题,并不是打洞要打的足够深啊,而是要防止砂石堵塞,要确保稳定实现长时间的连续开采。

在这方面,地球号就力不从心了。

就像一辆法拉利,即使跑的再快,你要让它跑一趟西藏,回来肯定也废了。

再看中国的这个海上钻井平台。

“蓝鲸一号”,中国最新研制成功的,世界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海上钻井平台,净重超过42000吨、37层楼高,甲板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万米,造价50亿元,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双井架半潜式钻井平台,可适用于全球任何深海作业。

这个钻井平台,技能点主要是开采和防砂,是专门为开采可燃冰而研发的,拥有一整套的完井防砂设计系统,也足够的稳定,可以抵御12级的飓风,完全不怕海浪的颠簸。

相比日本人的法拉利,这个就像是专为跑山路而设计的路虎,自然手到擒来。

问题就在这里了,为什么日本人要拿一辆法拉利来跑山路呢?

因为没钱。

“地球”号勘探船是十多年前造的,技术早就过时了,但是没办法,他的拥有者“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只是一个事业单位,是靠政府拨款维持运转的。

它的使命是科考,而不是商业开发,所以没有足够的经费为可燃冰单独的造一个钻井平台。

日本,尤其是美国,有着大量的石油公司,但是竟然没有一个私人公司对可燃冰感兴趣,哪怕是拨出那么一丁点的费用以支持实验,以至于被中国跑到了前面。

你不觉得很可疑吗?

3

商人无利不起早。

美日石油公司意兴阑珊的背后,是那深邃的大海下面,高昂的商业成本。

煤炭、石油、天然气、可燃冰,就能源价值来说,他们是可以相互取代的,都可以通过转化为电力,产生比价效应。也就是说,谁更便宜,谁就能主宰能源市场。

煤炭成本是最低的,但是考虑到高昂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就不低了,所以在发展中国家,煤炭通常是主要的能源,但在发达国家,煤炭都被取代了。

石油本来是发达国家的主要能源,但自从2008年页岩气革命爆发之后,一切都改变了。石油公司们按照开采成本,排成了长长的一队,谁的成本高谁就要被驱逐出局。

首先是深海石油的开发商们。

这是资源主要位于大西洋海底的巴西石油,股价从最高77美元,跌到两三块,一度跌去了96%,心痛。

数据显示,美国页岩气的开采成本差距很大,最低的2.65美元/立方英尺就可以保本,高的要超过8美元/立方英尺。平均下来,大致在5美元/立方英尺左右。

按照1桶=5.6立方英尺的换算,则页岩气的成本只要28美元,比当今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石油成本都要低。

以前我们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观点:世界上的石油只够人类用50年了!

可是,二三十年过去了,石油发现的越来越多,大家一算,还是能用50年以上,然后等页岩气一发现,哟,储量又翻了一倍,够用一百年了。

还有呢,陆地上的非常规能源,还有煤层气没有大规模开发,据说储量是常规天然气的两倍多,至少又够人类用上50年了。

石油公司们心里一盘算,光陆地上的油气资源就够用上150年了,而且成本还都低于50美元,你让那些开采成本那么贵的海底石油还怎么混啊

连海底石油都混不下去了,你知道深处于海底的可燃冰的开采成本又是多少吗?

据美国能源部的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可燃冰开采成本平均高达每立方米200美元,不管怎么算,这个成本还是远高于陆地能源的开采。

就这样,根据成本的竞争力,中东的石油、俄罗斯的油气、北美的油气、各种页岩气和煤层气、浅海的石油、深海的石油、深海的可燃冰……排成了一条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估计都很难看到尾巴的长长的队伍。

哦,对了,还有技术不断进步的太阳能光伏,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报告,到2025年,太阳能的平均成本将比2015年降低59%,从当前的0.9元/度降低到0.4元/度,和煤炭发电的成本相当。

面对着此情此景,你说还有哪家石油公司会对可燃冰感兴趣呢?

在那深不可测的大洋之下,不可逾越的成本门槛,让可燃冰的2030年商业开发成了一句痴人说梦的口号。

4

简单一句,由于非常规油气开采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的成熟,能源价格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都将被控制在60美元以下。

这将让一切深海能源的开发变得无利可图。

这将让海工设备及相关的勘探、运营服务行业迎来极其漫长的冬天。

据统计,2014年全球海工设备的订单量在400座左右,2015年下降至300座左右,2016年进一步崩盘,跌至100座左右。成交额方面,2016年甚至不足2012年的十分之一。

由于前几年造了太多的钻井平台,现在油价那么便宜,越采越亏,结果就是,几乎有一半的海洋钻井平台都被闲置和封存了。

那些位于浅海,开采成本比较低的平台还好,相对来说,越是高端的,开采和维护成本越贵的深海石油平台,越是成了烫手的山芋,无人问津。

更可怕的是,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出口的低迷,造船业不景气,我国政府将“向海工转型”作为了造船业的升级方向,全力推动。

2015年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将海工设备列为十大扶持产业的第4名,要补贴给补贴,要政策给政策,一场千军万马造海工的热潮开始了。

大量的船厂向海工转型,杀价拿订单,孰不知,海工的市场规模本来就比造船业小,在寒冬期,作为石油业上游的海工,比造船业的崩塌程度要严重的多。

造船业里,既有运矿石的干散货轮,运石油 的油轮,也有运制成品的集装箱船,还有运游客的邮轮,东边不亮西边亮,稳定性比海工大多了。

结局你可以想象的到,一边是萎缩了九成的海工订单需求,一边是蜂拥而来的产能扩张,于是一个号称21世纪的朝阳产业竟然陷入了全行业的亏损深渊里不能自拔。

如果有比惨大赛的话,海工产业绝对能进到前五名。

5

说回本次可燃冰事件的主角——中集集团(000039)

这是一家君临也看不懂的公司。

一方面是海工设备技术上的不断进步,市场份额的扶摇直上。

2009年,中集开始组建自己的设计队伍,在烟台成立了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2年在上海设立中集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3年底,中集又收购了瑞典的海洋工程设计公司Bassoe Technology AB(BTAB)90%的股权。

2015年收购挪威海工设计公司Brevik Engineering AS(BE)。

通过这些努力,中集在海工上应该已经不存在核心技术的缺失,2016年手持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订单已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占中国国内交付量的78%。

应该说已经相当牛逼。

但是看年报,连续多年下滑的利润就不说了,这是可以想像得到的,毛利率只有可怜的10%也不提了,市场环境太差嘛,情有可原。

但是,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么牛逼的海工业务,在中集集团的结构中竟然只能排到第五名,比运输专用车、集装箱、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物流服务都要小,仅仅比机场的空港设备要大一点。

还有其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只有可怜的1.1%。对于一家现代公司来说,研发支出比例高不一定能赚到钱,但是研发支出比例低的一定没前途。

难道这是一个穷途末路到根本没有人投资研发了,仅仅投入一点钱就能不断刷爆世界记录的神奇行业?

油价为何暴跌到负数?

受新冠肺炎流行的全球流行影响,再加上沙俄石油战争持续的负面影响,购买者几乎没有购买即期交付的原油,美国原油价格星期一(4月20日)出现历史上第一个负面值:美国WTI原油5月份期货暴跌55.9美元或305美元.97%,收入-37.63美元/桶.自1983年4月WTI期货在纽约交易所开始交易以来,这个美国的原油基准到1986年4月为止的最低价格是9.7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6月份的期货报纸是25.54美元/桶.布伦特油价上周下跌9%,上月和一季度分别下跌48%和61%.接下来,金投小编介绍油价为什么暴跌到负?

星期二(4月21日)现在,WTI原油期货6月份的合同上涨幅度约为4%,现在报告为21.2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0.90%,25%.35美元/桶.

关于星期一石油价格的急剧下跌,WTI原油期货需要在库欣市交货,石油价格的急剧下跌是因为持有WTI原油5月份期货合同的交易者不能出售合同,没有储藏应该交货的原油的空间.这表明库欣地区的所有原油仓库都已经安排好,储油市场状况不佳,库存接近满负荷,所以6月份WTI原油期货合约能否避免暴跌仍是个问题.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可能导致更多产油商停止运营.如果需求在5月中旬之前无法抬头,WTI原油将在6月份签订合同或面临同样的不幸.

瑞穗期货负责人Bobyawger表示,WTI原油期货暴跌至负值,这是历史性的一天.这说明没有储存原油的空间,5月份以上签约的交易者急于平仓.目前的情况是输油管道和库存满载,EIA数据显示目前库存原油达到最大储藏能力.

美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Jim、Cramer在原油价格下跌至负值后表示,石油市场是经济问题的象征.

“每个行业都有很多东西坏了,很多价格混乱了,平均数本身无法反映上市公司的实际价值.”主持“Madomoney”节目的主持人JimkCramer说.

JimCramer说:今天的主要教训是我们的经济还是关闭的,经济关闭的时候?不需要很多化石燃料.

JimCramer:我认为需要呼吸

JimCramer星期一表示,石油市场的崩溃象征经济中出现了一切问题.

随着WTI原油5月期货价格历史上首次转为负值,原油价格完全崩溃.预计周二到期5月原油期货合约价值全部蒸发,部分收于-37.63美元/桶,今年以来原油价格累计下跌近122%.

这意味着,在新冠状病毒大流行对此物质的需求减少的情况下,石油制造商希望向交易商支付储存石油的费用.世界性的封锁给邮轮、航空、饮食业带来了麻烦,旅游需求极度不足,石油需求也严重不足.

Cramer指出,在正常时期,这些行业将受益于低油价.

真的,这对任何有储存能力的人来说都是意想不到的财产.因为现在只要把石油拿到哪里就能赚钱.然后,一个月后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这是今天不能运营的故障市场.它不应该发生,也不涉及太多的量.

与此同时,星期一道琼斯工业股票均价指数下跌592点,至23,650点.44点,下跌幅度2.44%.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当天下跌幅度均超过1%.

Cramer还指出,亚马逊、阿里巴巴、巅峰制药、Pharmaceuticals、Shopify等公司股票大涨,主要是因为新冠病毒

随着商场被责令关闭,更多的消费者转而在亚马逊、阿里巴巴等线上零售商花钱,同时用软件为企业提供购物服务,利用电商经济的优势.福泰生产治疗囊性纤维化的基本药物,他补路.

但是,Cramer警告说,由于很多石油公司可能很难维持其业务,石油类股票不能投资.

他说:今天我们得到的主要结论是我们的经济还是关闭的,经济关闭的时候?不需要很多化石燃料.

重庆到西沙五日游多少钱?

谢谢悟空的小秘书为了你的邀请。从重庆到西沙群岛旅游是有可能的。目前唯一的选择就是从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码头乘坐邮轮。

从三亚岛到西沙群岛有两艘游船,分别是南海之梦和长乐公主。航行日期是五天四夜和四天三夜。根据你的情况,应该选择四天三夜的旅游。

邮轮到西沙群岛,永兴岛可以现在不能走。游轮停靠的三个岛屿是余音岛、全福岛和鸭公岛。这三个岛很小,但是风景还是很好的,海天一色。

邮轮船票分舱,最低4680元/人。这种是内舱,就是舱内没有窗户,可以我看不到大海。你必须看到大海才能登上甲板。如果要选海景房,价格会比较贵。最低海景房5680元/人。具体价格请咨询组团旅行社。注意,这是团体的全包价格,散客可以不要去那里。算上重庆到三亚的往返机票(单程1700元左右,往返3400元左右)和在三亚的停留,每人至少要准备9000到10000元。

去西沙群岛还是有两个条件。第一,你必须是中国公民;第二,你必须有年龄限制。3岁到65岁的老人,65岁到76岁的老人,都需要申请并获得批准后才能去。

到重庆旅游两天,是散客游好还是报团好?

无论去哪里旅游,很多人都在担心如何更合理地安排自己去一个陌生城市的行程,而他们更担心的是旅行社的存在。这两种旅行方式也造就了两种不同的旅行方式,也能体现出两个不同人的性格。

如果报名跟团游,可以看出你更喜欢简单的生活方式。就算旅游,也只是想看看风景,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散散心,拍几张照片证明我来过。

如果是自由行,可以看出你更愿意掌握自己的生活方式,更随性。如果你经历过这样的旅行方式,你会爱上这样的生活。

回到正题,去重庆旅游两天是个人好还是旅行团好?其实根据以上,也说明了以下几点。

第一,你是什么样的人?如果是单纯的人,就报个团,让别人安排行程,时间,饮食,住宿等。如果你是一个习惯自己安排一切的人,那你一定要自由行,因为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想要什么。

第二,重庆不是旅游城市。重庆有自己独特的名片,古城、美食、山城、美女。只有走进去,才能体会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但是跟团旅游,只会去商业化严重的地方。现在国内景区真的只是去看看。

第三,从这里开始改变自己的出行方式,尽量提前做好出行攻略。现在,有一部手机可以处理一切。可以自己规划路线,时间,民宿,酒店。虽然前期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当你用自己的方式旅行的时候,你会发现,不仅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还可以让自己用心慢下来,吃一顿地道的重庆火锅。也许你可以我们不吃辛辣的食物,但是我们需要的是体验当地的生活。

更多旅游资讯,请关注我们。想体验东北的风土人情,一定要去鲅鱼圈。鲅鱼圈印象带你去抓海,吃海鲜,泡温泉,体验山海林泉的鲅鱼圈。

欧盟对俄罗斯的石油禁令年底正式生效,一旦制裁生效,油轮市场会发生什么?

欧盟对俄石油禁运达成共识的消息一出,国际油价再度上涨。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席阿布拉莫夫表示,俄石油可以在亚洲、非洲找到市场。即使以折扣价格交易,俄预算收入也不会受到影响。他认为,欧盟对俄实施石油禁运的决定是?自残?举动,同时具有?季节性?,?在秋天到来时,欧盟可能会重新审视这个决定?。

印度狂购俄罗斯石油?,石油价格的暴涨将在短期内让俄罗斯受益,欧盟就制裁措施的漫长讨论也让俄罗斯有时间寻找其他买家。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3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盟出于政治立场,不顾与俄罗斯在能源市场上的长期依存关系,断然下达禁令,是不理性的,禁令能够维持的时间或者能够走多远,都有待观察。他认为,基于目前全球的石油供应,欧盟很难在其他市场找到充足的替代供应。

石油贸易需要管道、港口设施等硬件支撑,因此短期内,欧盟和俄罗斯在供需方面的转圜存在诸多客观条件限制,双方在切换市场的过程中,全球供应链将被打乱。目前来看,欧盟会寻求新的石油来源地,而石油供应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国家会成为首选,如中东国家以及美国,尤其是美国可能成为大赢家。 美国的页岩油因为成本太高,在欧盟市场上推不动,欧盟的禁令正中美国下怀。?林伯强认为,短期内,全球能源价格势必被推高,对中国进口形成较大影响,增加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不过,中国是富煤国家,稳住煤炭价格,可有效对冲外部压力。 ?

国际石油价格

国内石油价格上涨的真正原因

5月23日,在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再次提高成品油销售价格。北京地区93号汽油再创历史最高价位。有关方面对此的解释是,上次涨价没有调整到位,我们成品油销售价格仍旧低于国际市场,今后将考虑国际市场情况和社会承受能力继续推进价格调整。谎言是多么的的圆满,但是,我们早就有各种手段来论证,这是明目张胆的欺骗。

一、中国进口的石油没有达到60美圆的。国际市场达到60美圆的是北海清质石油,其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东地区、南美、俄罗斯出口的石油是无法达到60美圆的。而中国大量进口的是低质高含硫石油。据著名的经济情报杂志分析,国际油价在54美圆时,中国进口的石油价格大多在30美圆左右。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质石油买家。

二、美国与中国石油价格比较。美国的汽油是按每加仑多少钱出售的,换算一下大概是平均每升93号油是人民币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税,并且人家公路没有收费,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费或者收费很低。而北京的类似汽油销售价格已达4.24元,实际价格高于美国。如果有关方面说,中国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更将被下面的例子驳斥的体无完肤。海关宣布上半年查获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烟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国成品油便宜,那应该是从中国向国外走私才对,为什么要从国外向中国走私?过去查获的特大走私案件,都与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关,可见内外差价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险。

三、石油企业报表显示利润巨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挣钱的,报道说利润接近千亿元,而其年经营额在5000亿元左右,利润空间已相当可观,利润率非常可观。以净资产收益来分析,即使是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其优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为5%到10%为主,而中国石化的净资产收益,根据其2004年年报为17.32,其加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为20.32%。大家说这是不是很惊人!是房地产行业优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这才是惊人的暴利证明!我不久前与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触,他们去年的利润超过40亿元,总结因素是价格高、市场好。可见,中国石油企业是很不错的业绩,怎么还有长期亏损的说法,这不是欺负老百姓没头脑么?

四、上游垄断掠夺下游竞争性行业,扭曲经济结构 肆无忌惮的涨价,使中国经济和宏观调空的复杂局面加剧。可怕。成品油涨价,因为你是垄断,但下游产业却是竞争性行业,不能涨价。比如公交和出租车,关系群众生活,其价格调整要经过严格审批,油价从2元涨到4元多,公交价格和出租车价格并没有什么提高,可见,油价上涨只能消化在成本和政府补贴中。汽车制造业是国家寄希望的产业,但消费环境不良,加上油价上涨,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两年的工资并没有显著增长,翻倍上涨的油价让大家很难受。 可见,这是赤裸裸的掠夺,扭曲中国经济结构,增加了所谓的膨胀压力。尽管,中石油的滚滚暴利,让国家,同时也让某些不可明说的利益群体欢欣鼓舞,但是,这种危害中国经济的掠夺经济思路,将贻害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观察大家对油价上涨虽然知道是中石油/中石化捣鬼,但是不知道要点!

我在这里澄清一下:

石油是战略物资,国内的油田都是这两个集团垄断的。只有他们有开采和销售权利。近几年国家进口石油越来越多,今年会达到1.5亿吨。进口石油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大,岂不是两大集团就没有话语权了放心。关键的石油进口权还是只有两大集团所有。国内的炼油企业就算是油价再便宜,也无法自主进口,只能从两大集团买他们加价进口的原油。

这样两大集团对内把持油田,对外把持原油进口权。国内原油价还不是他们说得算?国内的炼厂,包括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是在亏损,那是因为原料石油(无论国产还是进口)的价格是两大集团定的!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亏损无所谓,反正在贸易/开采环节已经有足够惊人的利润了!!

而且炼厂亏损的情况可以成为汽油涨价的借口,掩人耳目。于是我们就这样因为所谓的炼厂亏损,口袋的钱被淘空!!!!

石油是工业血液,现代基础工业的王道!!两大集团在上游敲骨吸髓,危害的是整个国家竞争力甚至国家安全!!90#油从今年3月份的3.18上涨到7月份的4.06,快一块钱了,还不到半年!!

到底有多少物流企业破产阿?到底有多少企业背上沉重的运费成本阿?无耻的抢劫!!2004年两大集团净利润2000亿,咱们国家gdp才多少?11万亿,各行业综合净利润最多按照5%算,也就5000亿。可见40%的国家利润都是两大集团的!大家伙都在给两大集团打工呢!!有人会问,油田是国家人民共有的,这两大集团虽然垄断,毕竟是中国自己的企业,为什么这样丧心病狂的掠夺财富不顾危害国民生机?其实这两大集团都是海外上市企业!!所有权和资本不是纯粹国家的了。资本是贪婪的,对利润的追求是永远也不会满足的。看到这里,国内油价未来的走势相信每个看过帖子的人已经很清楚了。

我很担心国外投资者利用两大集团的垄断地位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从这个角度讲,两大集团已经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上了!!有时候看到纺织厂的女工虽然一天12小时的拼命干活,居然连500块钱的工资都得不到,原因是有的工厂因为纺织原料涨价(非棉的纺织品大部分是石油变得)或者停产/或者破产。心情真是无法描述。前一阵子还听说北京有的哥为了多跑出点钱过劳...真不知道中石化/中石油有2000亿的纯利还叫嚣亏损要求涨价的嘴脸是什么麽样那2000亿人民的血汗钱又有多少进了原本已经很富裕的老外口袋里!!

无论如何,两大集团正在挤垮国内非自有的炼厂,同时也正在挤垮社会上的非自有的加油站。如果现在的情况不得到改变,两大集团的目的很快就会完全实现。

可能有人问,目前发改委已经批了19个非国营的公司可以进口石油。其实私营企业进口石油除了要有进口权,还要有配额,2005年非国有进口配额一共才0.1亿吨,根本没有影响市场!而且两大集团除了因为自己是国有公司,进口不受限制之外,还注册了非国有企业,也在这19家里面混,用他们的实力抢占绝大部分配额!!太狠了!!关于私有企业石油进口权/配额计划具体详情大家可以查询国家商务部网站看看!!

我有一个朋友是业内人士,所以知道两大集团的要害!注意到很多人误解油品涨价的原因,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发言的。可惜我不是记者,否则早就揭他们的老底了!

不要让整个社会被两大集团\"炼油厂亏损

法报分析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未引起全球经济动荡的原因

新华社信息北京5月23日电法国《费加罗报》5日刊登伊夫·德凯德雷尔的一篇文章,题为《石油价格上涨并未影响投资者信心》,摘要如下:

今年以来,石油价格上涨了将近20%。最近4年来,油价上涨了250%。其它原材料价格2005年上涨了29%,今年以来又平均上涨了12%。通常,这些变化将足以引起全球经济不稳,减少企业利润,破坏投资者信心。这正是第一次石油冲击和第二次石油冲击时曾发生的情况。

这次,情况完全不同。金融市场运转良好,这很少见。最近4个月,法国股市CAC指数涨幅超过了10%。在大西洋彼岸,纳斯达克指数上升了5%,道琼斯指数上升了6%。今年以来,日本股市和英国股市也上涨了7%。德国股票价格指数上涨了11%。这些变化似乎反常,首先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所造成的无法预料的前景不能使投资者放心,其次因为这些不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一些金融家离开股市转向原材料市场进行投资。

然而,这一现象的产生既有经济结构上的原因,也有经济形势方面的原因。首要原因之一是,最近30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已寻求减少对石油价格变化的依赖。如今,要创造等量的国家财富,所需石油已比20年前减少2/3。上个世纪80年代初,石油消费开支约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如今,它只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3%。让—马克·让科维奇和阿兰·格朗让在他们合著的《请加满油!》一书中指出,“1979年,买1升汽油需要花费半个小时的最低工资。2005年,买1升汽油却只需要花费10分钟的最低工资”。

从两方面可以看出经济对石油价格变化的敏感性在下降。一方面,是因为1/4世纪以来人们在节约能源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利用石油和天然气以外的其它能源,发挥核能在电力生产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重视通过发展服务业来创造财富,服务业在国家财富中所占比重已接近3/4,而服务业消耗的石油则明显低于工业乃至农业。

此外,也有经济形势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在中国和印度的带动下,全球经济3年来取得了难以置信的增长。当然,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每桶石油价格上涨10美元,就会对全球经济产生0.5%的负面影响。但是,2003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动机一直处于高速运转,从而使能源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得以被吸收。

对西方金融市场产生积极影响的另一个经济现象是:石油公司在股市交易指数中处于强有力地位。在巴黎,道达尔公司在CAC40指数中所占比重超过13%。油价越涨,对石油公司越有利,石油公司的股票也越受益,从而使更多的股市基金大亨加强其在石油公司股票中的地位。这进一步刺激巴黎股市的指导性指数,同样也刺激其它股市。因此,石油公司在欧洲STOXX50指数中所占比重已达到16%。

除此之外,还有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强调的“全球储蓄过剩”因素。这些剩余资金约达14万亿美元,并在流入世界金融市场。这有助于使金融市场免受原材料价格变化的影响。

最后,还有回流的石油美元因素。去年,油价上涨可能使石油生产国获得了8000多亿美元的额外收入。这些资金中有一部分用于向西方国家订购设备,但主要部分又投入资本市场。由于美国货币存在结构性缺陷,这部分资金主要投在欧洲市场。因此,尽管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但是这些资金仍流入欧洲市场,造成少许泡沫影响。

当然,全球经济、金融和股市的这种美满结合并不意味着目前的乐观主义将延续。一旦伊朗危机爆发,油价就会达到甚至超过100美元,并将严重破坏经济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经济增长受影响的程度将可能达到1.5%乃至更多,这相当于今年预期经济增长率的1/3。特别是在此情况下,金融市场将不再能演奏同样的乐章。与“泰坦尼克”号邮轮的管弦乐队(它曾在邮轮失事时尽量长时间地演奏以安抚遇难者)不同,金融市场应提前打开救生艇,防患风险,以免为时过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