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实时新浪财经-环球财经国际油价调整
1.当前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2.中国金融危机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3.度假屋不火,是市场的错?
当前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转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主要是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对我国外汇储备缩水的影响,进而影响国内部分金融机构的业绩。如果我国持有的一些美国公司的债券并且该美国公司面临倒闭,不言而喻,这部分借款面临无法收回的风险,毕竟有一些债券是无抵押债券,因此,相关部门就该相应地计提相关损失。
我国历年持有国外债券的比率不足国际投资总头寸资产的10%。如果把贷款也考虑其中,这一利率为13.5%(2007年),17.9%(2006年),15.4%(2005年),16.2%(2004年)。国际头寸资产中主要还是以外汇为主。分别占头寸总资产比重为66.8%(2007年),64.9%(2006年),67%(2005年),65.6%(2004年)。国际投资的资产负债率分别是35.6%(2007年),38.6%(2006年),39.6%(2005年),40.7%(2004年)。综合以上数据,说明我国对带外汇储备的管理一直保持着谨慎和稳健的投资态度,始终贯彻执行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因此,我们认为美国信贷危机的爆发,即使有国美大投行的倒闭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是相对有限的。但是如果考虑到美元因素的话,我国外汇储备受到美元等贬值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毕竟我国外汇绝大多数是外汇形式存在。
同时,国内一部分银行也持有的美国此类公司债务。因此,目前我们需要了解国内外汇储备中的债券所占比率以及外管局所持有的债务类别等情况以及国内部分银行所持有的美国乃至欧洲国家的债券数额和债券的属性。
另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果国外投行的倒闭清算时,毕竟会将其全球投资组合中的资产头寸进行结算,如果我国的金融资产是其投资组合的一部分,那么这部分金融资产的抛售势必又加剧了国内资本市场的紧张局势,最近港股市场的大跌就应该于此有很大的关系。值得庆幸的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相信受此影响不会很大,多为心理上的冲击而已。
目前65家QFII实际规模为106.7亿美元,如果未来雷曼正式破产清算,则对于其所持股票的处理将会对部分个股产生冲击。
如果考虑到QFII所重仓的股票多为优质股票,如果公司基本面未发生变化且遭到QFII大量抛售的话,相信对投资者来说是不错的介入时机,上周中国中铁的走势就说明部分资金本着“人弃我取”投资策略入住中国中铁H股和A股。
●间接影响:
主要是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美国次债危机演变成美国的经济危机,而且号称“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对美国这样一个国家经济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同时,欧元区经济体经济同样会受到严重冲击。而我国虽然金融市场并未全面开放,但我国的经济目前对外依存度高达60%,而国内出口最大的就是欧元区和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如果对外出口国家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其国际需求的大幅下降势必影响到我国的出口,而国内月度出口数据正说明此趋势。然而,我国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出口拉动国内投资,从而推动国内GDP高速增长,如果出口出现了问题,那么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必定会受到影响,国内经济毫无疑问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表面上看,我国GDP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因为我国内需还尚未充分激活,未来通过扩大国内消费来刺激经济发展的潜力还很大。但是目前看这一经济发展趋势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原因一:我国产业结构决定我国目前仍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处于给西方发达国家“打工”这么一个状态。目前看我国“打工”这块收入-即未来出口这块收入受到冲击显而易见。同时,有数据表明,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弹性比较大,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小幅增长就会拉动我国经济较大幅度增长;反之,西方国家经济小幅回落势必对目前国内经济有较大负面影响。而美国和欧元区是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一旦西方发达经济体出现衰退,可想而知对中国出口会造成比较大的打击。
原因二:刺激国内内需以拉动我国GDP增长时机未到。目前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比较低,没有到达随意享受生活的条件,尤其在高通胀时期的经济敏感时期,盲目刺激国内内需更是不明智的;
原因三:国内产业升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是需要时间的;
原因四:国内有些行业目前可能面临生产过剩的尴尬局面。即使前期国内货币政策出现松动,也只是缓解部分企业的“燃眉之急”的局面,但未来短期内大幅向市场或者实体经济注入资金的货币政策可能不会出台。
综合以上,我们判断,我国经济会在此次美国经济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增速减缓甚至负增长时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如果考虑到国内目前房地产行业低迷现状,相信我国经济回落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08年以来至今,国家上半年对控制国内通货膨胀局面制定众多政策,但似乎对房地产行业并未给予重点“关注”。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一,政府“期盼”已久的房地产价格终于有所回落,属于良性回调并尚在可控范围内;二,从上半年出台的几个针对房市的政策,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暧昧”态度,一方面不希望房价大跌,一方面又“不太好意思”出面抑制房价的下跌的政策,只能从给老百姓减负,如提高个税起征点;停征个体的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等。可以看出政府开始给中国老百姓减负,也就是设法变向地提高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这一重要环节上。当然,这对稳定我国楼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起到激活我国房地产行业刚性需求,有利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从而稳定中国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的稳定。 1.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趋势明显。
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势所趋,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是必然趋势。据亚洲开发银行16日发布的年度报告《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从2007年的11.9%回落到2008年的10%;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9.5%。主要原如下,
①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增长减速远超出预期;
②通货膨胀率升高的趋势将使政府采取更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企业倒闭潮出现,工业利润增长大幅放缓;
③信贷紧缩下房地产市场降温,可能出现比2008年更为严重的危机;
④宏观调控下,房地产、钢材、水泥、铝合金和汽车产业投资增速回落;
⑤每年1000万个新就业岗位完成很困难。农民工回农村种地回潮,农村隐性失业大量增加;
⑥由于明年油价和电价可能会进一步上调带来PPI继续上升的传导因素,2008年中国全年CPI涨幅预测值从先前的5.5%上调至7%。2009年预测值从2008年4月的5%上调到5.5%;
⑦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下降,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于“画饼充饥”。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大、股市的负财富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等原因使居民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目前,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在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增长率放缓是必然的,但在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下的“急刹车”会是一大批企业倒闭和就业的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但放松货币政策又使已经比较严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滥成灾。15日宣布的“两率”下调市场并不领情就是证明。同样,人民币对美元是继续升值或是贬值也是“两难”选择。
经营效益增长出现困难
主要原因:
①在经济下滑状态下,银行的业务拓展空间变窄;
②在居民收入不稳定性加大和货币紧缩政策下,存款大量增加与贷款增量减少的矛盾突出,加上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③经济下滑带来的行业、企业破产倒闭,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很大(比如房地产贷款下面专门分析);
④资产泡沫破裂后,银行的抵押物大量缩水,贷款的抵押率超过“警戒线”,第二还款来源丧失。如房地产抵押、土地抵押、股票质押的贷款最为明显;
⑤持有美国次级债或对美国破产公司的贷款造成的损失。如中国银行集团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的债券7,562万美元;工商银行对雷曼公司贷款5000万美元;招商银行对雷曼贷款8000万美元;
⑥中国商业银行在2008年在海外的收购及投资因危机加重,过去的“抄底”行为变成了现在的“垫背”结果。按照高盛的预测,2009年香港H股中资银行的获利大约下降4%-8%;规模较小的股份制A股银行获利下降幅度更达到8%-13%。
各国央行任何救市行为都会“失灵”。
就在最近两天,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各显神通,为金融体系注入超过3000亿美元的流动性。美联储过去两天连续通过回购协议向市场注资1200亿美元,这是“911”以来最大规模的注资行动。在美国之后,欧元区、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瑞士等多个央行也连续采取注资措施。在亚洲,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先后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是贷款利率,印尼则宣布下调隔夜回购利率。
但各国央行的努力没有马上收到成效,道指、标普500指数、纳指、欧洲股市、伦敦股市全线下跌沪深A股金融股抛压沉重,沪指的十年成本线也岌岌可危。在投资者的信心跌到“冰点”之后,任何的救市措施都会在沉重的抛压之下,变成“昙花一现”的“绿色风景”。但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天的印花税单边征收就是较好的救市行为。在投资者信心丧失后,最好是彻底取消印花税。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真正“冬天”和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08年末与2009上半年开始显现。未来房产业的成交量持续下滑、购房者信心减弱和持币观望、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导致开发商遭遇现金流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将大为提高。
根据高盛从银行向65家房产商贷放记录分析来看,从去年10月楼市调整以来,开发商现金流不足现象,就已逐渐暴露出来;但开发商仍以较高的利率,从国内外的私人投资者吸引了资金。为了筹集现金,国内大牌明星房地产开发商万科、恒大等都在竞相降价销售,明显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价已陷入下降趋势,尤其是同比下降较多的三个城市是深圳、广州与惠州。中国政府机构在16日表示,8月追踪70个城市的房价指数首度较前月下滑,上海地区下跌了0.2%。目前,中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
此外,曾踊跃投资上海房地产的摩根士丹利,如今却要抛售部份最顶尖的豪宅,最近大摩旗下的房地产基金将两栋上海豪宅标售,包括新天地超过100间的商务住宅。此外,大摩原本有兴趣买下上海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楼层,而后也作罢。结合美国的“经济危机”来看,大摩标售中国房地产有可能是为潜在的流动性危机做准备,它可能也预示着部分外资开始准备撤出中国房地产市场,这将对本在严冬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先是开发商面临偿付能力危机,其后是实力不济的房地产开发商倒闭,进而殃及国内银行。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钢市的影响
就以刚刚发生的金融事件来说,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和瑞士央行16日共向金融系统注入超过1800亿美元的资金,以缓解流动性不足。然而缓解毕竟只是缓解,危机已经发生,其对世界经济的消极影响却正在扩大化。以房地产为首的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生产和需求的下滑,对钢材需求将会出现极大的萎缩。
统计显示,作为全球第一大钢材生产国和钢材出口国,2006年中国的钢材出口量达到了4300万吨,2007年达到了6264万吨,而2008年1-8月份,钢材出口4184万吨,同比减少325万吨,下降7.2%。一旦钢材出口受到世界钢材需求极具萎缩影响,必将会把中国国内钢材产能“供过于求”的程度推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届时国内钢材行业将会面临一个长期的下滑局面。
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钢材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打击出口,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经济也越来越全球化。世界经济的衰退,也必将极大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政府的政策是收紧货币流动性。而在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大的的时候,政府又开始逐渐放宽货币政策。
几乎是在美国三大投资银行一个被收购,一个宣告破产,另一个则出现破产告急,引起美国政府800亿美元的注资同时,国内央行的“加息行动”终于因势而变。9月15日, 央行宣布,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9月25日起,除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与以往一样,政府政策的调整只是因应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此前的加息行动是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此次降息将是为了防止经济出现衰退。短短半年的时间,政策变化的如此明显,可见中央已经预感到此次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所以笔者断言,既然此次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巨大,而中央需要通过数次上调两率才能一直经济过热的发生,那么也必将需要数次下调,才能度过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
对于中国国内钢材的生产、销售和需求来说,“两率”的下调无疑是一件利好。但由于下游房产、家电、机械制造等等钢材需求行业的萎靡,“两率”的下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众所周知,近期全国各地的房地产价格都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而下跌通道一旦形成,想要在短时间内恢复市场信心,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国内无论是开发商、炒房客,还是购房百姓,都会对房产投资再三审慎。那些整天嚷嚷着救市的开发商和炒房客的唯一目的就是“解套”,继续追加投资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很有可能造成中国房地产业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低迷。
除了房地产行业以外,中国的出口型经济也会受到相当严重的影响。今年中央提出要把中国的“出口拉动型”经济转变为“内需拉动型”经济,但毕竟目前中国是“出口拉动型”经济。可以预见到,如果目前国际正在发生的经济危机真的演变成1923年的“大萧条”,那些以出口为主中国企业必将受到沉重打击。
我们都知道,钢材的需求涉及到各行各业,几个主要行业的萎缩对钢材需求的影响之大可想而之。所以笔者认为,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之下,中国钢铁业将会面临一到两年的萧条时期。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航运业的影响
航运业整体为周期性行业,近些年航运市场高点使得船东增加了大量的船舶订单,即使不考虑需求下降,都足以让航运业进入下行周期,而基于中金宏观组对中国和全球经济未来更加看淡,我们认为航运市场的盛宴已经过去,08年将为周期的顶点。干散货市场:由于订单量巨大,将面临3-4年的下行周期,目前预计09-10年平均BDI为5000和3000点。油轮市场:未来三年的下行周期只在2010年可能会有所反弹,成品油轮运价下行幅度将略好于原油轮。集运市场:在09年将继续低迷,2010年是否能够走出低谷尚取决于欧美经济走势。给予航运股整体“跑输大盘”评级,未来建议“回避强周期,区间交易弱周期”,四季度季节性旺季带来股价反弹将是出货机会。我们将中国远洋、长航油运、中海发展和中海集运盈利预测不同程度下调,同时将中海发展和中远航运评级从“推荐”下调至“审慎推荐”,中国远洋和长航油运评级分别从“推荐”和“审慎推荐”下调至“中性”。
中国金融危机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到美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两房”危机,再到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银行被收购、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濒临破产被注资850亿美元拯救、全球股市的持续下跌,预示着华尔街最冷的冬天还没有到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美国正在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在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必须认真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我认为,影响有以下几点: 1.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趋势明显。 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势所趋,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是必然趋势。据亚洲开发银行16日发布的年度报告《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从2007年的11.9%回落到2008年的10%;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9.5%。主要原如下, ①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增长减速远超出预期; ②通货膨胀率升高的趋势将使政府采取更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企业倒闭潮出现,工业利润增长大幅放缓; ③信贷紧缩下房地产市场降温,可能出现比2008年更为严重的危机; ④宏观调控下,房地产、钢材、水泥、铝合金和汽车产业投资增速回落; ⑤每年1000万个新就业岗位完成很困难。农民工回农村种地回潮,农村隐性失业大量增加; ⑥由于明年油价和电价可能会进一步上调带来PPI继续上升的传导因素,2008年中国全年CPI涨幅预测值从先前的5.5%上调至7%。2009年预测值从2008年4月的5%上调到5.5%; ⑦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下降,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于“画饼充饥”。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大、股市的负财富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等原因使居民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 2.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目前,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增长率放缓是必然的,但在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下的“急刹车”会是一大批企业倒闭和就业的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但放松货币政策又使已经比较严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滥成灾。15日宣布的“两率”下调市场并不领情就是证明。同样,人民币对美元是继续升值或是贬值也是“两难”选择。 3.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益增长出现困难。主要原因: ①在经济下滑状态下,银行的业务拓展空间变窄; ②在居民收入不稳定性加大和货币紧缩政策下,存款大量增加与贷款增量减少的矛盾突出,加上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③经济下滑带来的行业、企业破产倒闭,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很大(比如房地产贷款下面专门分析); ④资产泡沫破裂后,银行的抵押物大量缩水,贷款的抵押率超过“警戒线”,第二还款来源丧失。如房地产抵押、土地抵押、股票质押的贷款最为明显; ⑤持有美国次级债或对美国破产公司的贷款造成的损失。如中国银行集团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的债券7,562万美元;工商银行对雷曼公司贷款5000万美元;招商银行对雷曼贷款8000万美元; ⑥中国商业银行在2008年在海外的收购及投资因危机加重,过去的“抄底”行为变成了现在的“垫背”结果。按照高盛的预测,2009年香港H股中资银行的获利大约下降4%-8%;规模较小的股份制A股银行获利下降幅度更达到8%-13%。 4.各国央行任何救市行为都会“失灵”。 就在最近两天,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各显神通,为金融体系注入超过3000亿美元的流动性。美联储过去两天连续通过回购协议向市场注资1200亿美元,这是“911”以来最大规模的注资行动。在美国之后,欧元区、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瑞士等多个央行也连续采取注资措施。在亚洲,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先后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是贷款利率,印尼则宣布下调隔夜回购利率。 但各国央行的努力没有马上收到成效,道指、标普500指数、纳指、欧洲股市、伦敦股市全线下跌沪深A股金融股抛压沉重,沪指的十年成本线也岌岌可危。在投资者的信心跌到“冰点”之后,任何的救市措施都会在沉重的抛压之下,变成“昙花一现”的“绿色风景”。但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天的印花税单边征收就是较好的救市行为。在投资者信心丧失后,最好是彻底取消印花税。 5.房地产行业真正的“冬天”来临,寄希望于政府救房市无异于“痴人说梦”。 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真正“冬天”和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08年末与2009上半年开始显现。未来房产业的成交量持续下滑、购房者信心减弱和持币观望、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导致开发商遭遇现金流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将大为提高。 根据高盛从银行向65家房产商贷放记录分析来看,从去年10月楼市调整以来,开发商现金流不足现象,就已逐渐暴露出来;但开发商仍以较高的利率,从国内外的私人投资者吸引了资金。为了筹集现金,国内大牌明星房地产开发商万科、恒大等都在竞相降价销售,明显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价已陷入下降趋势,尤其是同比下降较多的三个城市是深圳、广州与惠州。中国政府机构在16日表示,8月追踪70个城市的房价指数首度较前月下滑,上海地区下跌了0.2%。目前,中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 此外,曾踊跃投资上海房地产的摩根士丹利,如今却要抛售部份最顶尖的豪宅,最近大摩旗下的房地产基金将两栋上海豪宅标售,包括新天地超过100间的商务住宅。此外,大摩原本有兴趣买下上海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楼层,而后也作罢。结合美国的“金融危机”来看,大摩标售中国房地产有可能是为潜在的流动性危机做准备,它可能也预示着部分外资开始准备撤出中国房地产市场,这将对本在严冬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先是开发商面临偿付能力危机,其后是实力不济的房地产开发商倒闭,进而殃及国内银行
度假屋不火,是市场的错?
前段时间,Netflix推出了两季旅行节目《环球神奇度假屋》(World's Most Amazing Vacation Rentals),会说六种语言的 旅游 达人 Jo Franco、室内设计师 Megan Batoon、房地产经纪人 Luis D. Ortiz 一起前往不同风格的度假屋——与羊驼睡在一起的树屋、拥有私人海滩的奢华别墅、飞碟形状的超自然风格度假屋……两季节目入镜了近 50 所风格迥异的度假屋。不少观众纷纷被形式多样的度假屋生活震撼到,表示生活应当如此,甚至表示余生愿意在这50所度假屋中度过……
度假酒店/露营都火了,度假屋呢?
疫情以来,一系列数据显示,度假早已成为 旅游 市场与旅人眼中的新趋势。
上个月,携程集团与世界 旅游 及 旅游 业理事会(WTTC)今日联合发布《 旅游 流行趋势洞察》报告提及,中国国内 旅游 的增长及国内度假的持续需求尤为突出。居民在当地预订酒店和玩乐项目的“宅度假”形式需求延续以往,甚至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度假与工作、出差相融合。
度假市场的火热,带动了度假酒店市场的水涨船高,高品质的度假酒店快速复苏,成为城市中高收入群体休闲度假的主要选择。不同OTA平台数据中,度假酒店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2020年全年,携程直播和特卖频道累计贡献交易额约50亿元,其中配备高品质亲子乐园、特色餐厅、温泉、泳池等服务的度假型酒店备受欢迎。去哪儿网数据显示,度假型酒店预订量周环比增长2.36倍,驴妈妈数据则指出,60%以上用户倾向于选择度假型酒店。今年五一、国庆黄金周的OTA酒店订单TOP10中,大多也都是较高品质的度假型酒店。
与此同时,野奢露营也成为“把生活搬到户外”的新一轮住宿风尚。在小红书上,今年国庆期间露营相关的笔记数量增长了超过11倍。在这背后,是永辉数据显示的露营帐篷、野餐垫、烧烤工具等户外用品的销售额迎来大幅增长,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近70%,是企查查数据的2021年,我国新增超1.4万家露营相关企业,同比增长高达171%。
更多已经盯上这一业态的投资人,则率先在大洋彼岸的北美地区有所尝试。美国最大的房地产经纪公司道格拉斯·埃利曼(Douglas Elliman)统计数据显示,最近在纽约上州购度假屋的华人增加了,“很多华人买下这些房屋,有人自己去度假住,不住的时候将度假屋出租,赚取租金”。
度假屋国外度假的“高频词”
在国内尚未得到追捧热情的度假屋,在国外,却是欧美中产阶级名副其实的“第二居所”。这一概念诞生于上世纪中叶的欧洲,源自旅行者远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与家人享受私享时光的渴望。
一位在多伦多的房产经纪人指出,对于华人而言,度假屋是休闲奢侈品,但对土生土长的北美人士来说,度假屋是伴随他们童年和青年期美好成长记忆的一部分,是不容置疑的生活方式。本地家庭,往往有一个“祖传”的度假小屋。
同时,由于度假屋大多处于风景优美的水边或森林,给足了高质量相处的时间,因此也是成人间加深社交和商业链接的理想处所。
因此在国外,很多时候,度假屋甚至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串联起影视或文学作品。
1957年的老**《野草莓》中,主角伊萨克的旅途中做了三个梦,均围绕着他少年时的夏日度假屋为中心铺陈开来,在那里,伊萨克度过了“20岁前的每个夏天”,而那片故园,也被称为“野草莓生长之地”——在瑞典的俚语里,这一词被寄予了私人 情感 的宝地的涵义。
而在法国新浪潮大师侯麦的《绿光》里,则运用了大量镜头语言,描摹了远离城市生活度假屋的生活感——绿意盎然的院子,杂花随意地生在墙角,衣着宽松的度假者,天马行空的聊天内容……
还有一些度假屋,被赋予了屋主的奇思异想。《环球神奇度假屋》中,出现过一系列非常规度假屋。如位于墨西哥城郊外,只租不卖的 Quetzalcoatl’s Nest(羽蛇神的巢),灵感源自墨西哥神话里的蛇神,被打造为一座 20 多万平米的自然风雕塑花园,旅行者们,则住进了“蛇腹”。
除了自住度假之外,度假屋也是中产家庭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数据统计,45%的投资买家和6%的度假屋买家通过购买度假屋后出租房屋以获取回报。
疫情影响下,旅行受到限制,在欧美市场,度假屋却意外受到追捧。
有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短期度假屋的预订相比其他屋型有了较为显著的回温,甚至相比过去有增长的趋势。涵盖不少度假屋租赁业务的Airbnb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大增280%,主要得益于该公司在北美、欧洲及拉丁美洲地区的强劲业务表现。
在度假屋的销售上,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的报告指出,自 2021 年 1—4 月,全美度假屋的销售量大增57.2%,全美度假屋销售大增 57.2%,相对总体房屋市场增量20%的销售更加可观。
国际房地产顾问莱坊预计,与五年平均水平相比,2021 年前八个月伦敦以外的度假屋购增加了 83%。中部地区同期增长 58%。
中国本土度假屋“样本”已现
在中国本土,度假屋的业态虽在萌芽状态,但商业化的样本, 却已有了三种并不小众的类型,成为不少旅行者的旅途新选择。
01 类型一:酒店独栋房型
随着本土旅行者“消费张力”的提升,以及对于度假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普通的度假酒店难以全面覆盖不同年龄、不同目的的、不同消费能力的度假群体。因此,部分度假酒店品牌会根据物业状况,全部或部分打造出独栋的酒店房型,成为一种度假屋类别。
三亚作为本土度假胜地,不少酒店在普通客房之外,还带有更为私密的别墅套房。海南莱佛士酒店的澜景庭别墅,有绝美的园林设计景观,旅客入住也无需如住酒店一样在前台登记入住,而是如同回家一般,享有个人化的登记入住和24小时的管家服务。
三亚美高梅度假酒店的别墅涵盖了三个卧室,足以满足大家庭或多个好友的度假需求,人人都可享受私密,但又满足度假中的社交与 娱乐 。
02 类型二:Airbnb独立小屋
独立小屋是指独立租赁的度假房源,消费者往往能在诸如Airbnb等平台这一类别具一格的时髦小屋。与度假酒店类似,Airbnb平台上的度假屋,也是消费者花钱购买下度假屋一段时间的使用权,区别则在于,这一类度假屋,来自于独立房东的私有房源,较之相对标准化的酒店,在价格区间更大,也更灵活、更当地,充满个性,有惊喜,当然也存“惊吓”。
在杭州临安的青山湖边上,可以租到10个卧室的整栋别墅,既可赏湖景,又可满足朋友轰趴或大家庭出游的需求。多功能厅、露天烧烤、山地自行车的设备,为旅客提供了足够的 娱乐 设施。
而在京郊金山岭长城脚下,也可以租到复古的乡村小屋,超大落地窗的囊括下的山景,与原生态蔬菜的蔬菜,支撑起都市人期待的乡野生活。
03 类型三:文旅地产度假屋
相比于独栋酒店与独立小屋,文旅地产型度假屋更加成熟稳健,是真正意义上的“度假屋”,也是本土度假屋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其兼具了投资与度假使用的双重属性。
——投资人通过购买度假屋产品,获得投资租赁收益的同时,也可满足自助度假需求;对于普通旅客而言,度假屋产品类,则是在普通酒店之外,一种更像家的度假选择。
以复游城·丽江地中海国际度假区为例,整个度假区融合了旅居生活、度假住宿、艺术文化、自然休闲四大体验板块,融入包括Club Med度假村、主题商业 娱乐 街区、雪山秘境主题公园、Casa Cook野奢精品度假酒店、爱必侬度假公寓等多元业态,其中便涵盖了3541套度假屋,成为国内唯一且不可复制的雪山脚下度假屋。
丽江复游城的度假屋所打造的四种不同产品业态,有着不同的房屋面积,既有院落下的伙伴相聚,也有对望雪山之脊的诗意栖居。
可以说,在整个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就已经将度假屋周边所需的生活配套纳入考虑,旅客所需做的,就是享受品质而多元的度假。
此外,前段时间,由融创投资打造的新一代世界 旅游 度假目的地——桃源森林国际 旅游 度假区也正式揭幕,致力于开启一场梦幻、浪漫、美好的度假美学。
在度假区的规划中,除了西坡、大乐之野、静庐澜栅等一线高端度假民宿品牌之外,还有森林、岛屿、运河3大主题私人产权度假屋组团,有设计大师操刀,实现自然环境、空间美学与度假生活方式的极致融合。
度假屋,正在火的路上
在国内,度假屋虽尚未在度假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但诸多玩家已敏锐嗅到了市场的风向的变化。加快的度假屋商业化进程,正暗示着度假屋的“火”,已在路上。
其一是市场的变化。国内度假热度持续升温,也逐渐衍生出多样化的度假形态,中长期度假需求随之加剧。要适配更多旅行方式——诸如“旅居”这样的长周期度假,度假屋显然很受期待。
其二是旅行者的变化。据麦肯锡预计:2022年,中国中产阶层数量将从2012年的1.74亿家庭增长至2.71亿家庭。而据21 财经 数据,中国高净值人群平均年龄40岁,最主要的个人投资方向为地产,最青睐的 娱乐 方式为 旅游 。
可见,当前中国中产阶级和高净值家庭数量已具相当规模,旅行度假进入旅居时代。去度假屋度假,拥有第二居所,是 社会 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必然趋势,是休闲度假模式升级的表现。
另一方面,亲子游、家庭游正成为出游度假的主力军。根据携程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亲子游花费比2020年上涨41%。同程旅行的大数据分析则显示,目前“80后”及“90后”父母已经成为亲子游的绝对消费主力,他们在消费理念方面更加新潮且更重视品质,从而带动亲子游市场向多元化和品质化方向发展。此外 ,出游频率也在不断提升。在去哪儿网平台上显示,全国已有近半数家庭,一年亲子游超3次。
旅行者的度假需求与频次的趋势变化,要求着度假产品具备普通度假酒店所无法实现的深度的居住体验。度假屋的出现,已逢其时。
其三是投资人的变化。首先是投资模式的变化。复星旅文集团联席总裁、丽江复游城董事长郭庆在接受空间秘探采访时提及,受到限购等政策影响,城市房产增值空间越来越小,很难获得运营的回报或者持续运营的高回报,那么度假屋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比如投资复游城的度假屋产品,业主一方面可以满足自身的度假入住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不使用时交给爱必侬进行委托管理,产生额外收益。未来,会有越来越多投资人踏足度假屋市场。
二是人群的变化。度假屋的投资人,不同于过去的职业酒店投资人,也并非投机为主的炒房客,而是更倾向于消费型的投资。因此,这些投资人在度假屋产品的投资上,既要满足自住的舒适、周边环境的与配套的品质,也要考虑作为投资产品,度假屋是否具备品牌背书以及未来增值能力。
此外,当下投资人,正变得越来越年轻化。招商银行联合贝恩公司在北京发布《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 ,2021年高净值人群年轻化趋势凸显,年轻群体创富速率加快,40岁以下高净值人群成为中坚力量,占比升至42%。这批年轻高净值人群,是度假屋的目标客群,正引领行业投资方向。
在过去,尽管国内也有不少中产家庭,在三亚、在西双版纳购下了度假屋,“第二套房”的火热,始终差了一些契机。或许未来的度假屋市场,正如复星旅文董事长钱建农所说的那样,“中国中产主要投资方向是地产,但传统地产增长有限,而度假屋刚刚开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