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为何持续下跌-cpi油价为什么下跌
1.95汽油重返8元时代,这次针对油价的调整原因是什么?
2.经济危机跟油价下跌有什么联系(尤其指加拿大)?
3.2月份CPI同比下降0.2%,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4.怎么样看待中国的CPI指数?
95汽油重返8元时代,这次针对油价的调整原因是什么?
这一次针对油价调整的原因主要是影响到了我们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对我们国家的CPI指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我相信很多普通老百姓这一段时间已经关注到了国内石油的价格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而且石油的价格已经达到了8块钱。石油价格的下跌是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国家进行了调控,而且国际上石油的价格也出现了下跌。
国家向市场投放了大量的石油。众所周知,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CPI指数较高,我们国内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家向市场投放了大量的石油,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本,而且也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
国际石油价格的下跌。国际上石油的价格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趋势,而且已经持续下跌,超过半个月的时间,国际上石油的产量在增加,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国家的石油的价格才会受到国际的影响,因为国内绝大部分的石油都是从其他的国家借口的,尤其是中东一些产油大国的输送能力较强。
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会降低。石油价格的下跌对于我们国家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其实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价格的下跌会让普通老百姓在生活当中开支减少,会减少普通老百姓压力。除了减少普通老百姓的压力之外,对于我们国家的企业来说,也会减小压力,会让制造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石油价格的下跌对于多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石油价格的下跌会让其他的行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制造业获得发展之后,就会让我们国家的普通老百姓的工资获得提升,这其实是有利而无害的。
经济危机跟油价下跌有什么联系(尤其指加拿大)?
不是说经济危机来了,油价贵了就没人买!
经济危机的到来是一个很复杂的!就说这一次吧,他是因为美国次级债造成的全球经济危机! 谁都知道现在能源在全球都是很重要的,80%的国家也很短缺!在经济危机到来时,物价上涨,当然石油也上涨,在08年11月多分,油价达到最高147美元一桶,这是因为经济危机从开始走向定点过程造成的!我用的是白话,简单的理解,经济危机大小企业都很缺乏资金,银行资金不足!那就利索当然的提高利率,来吸引公民私人的资金!这是油价上升的原因!当然我解释的也不是很清楚!
油价的下降,这当然牵制到政府!国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救市!
这是我的资料
尽管最近一周,国际油价回调到每桶70美元以上,尽管国际石油巨头发出警告,高油价可能卷土重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过去的短短数月,国际油价从每桶近150美元的高位,急剧下挫,“腰斩”一半。
应该怎样理性看待国际油价下跌?对中国经济和相关产业而言,这是利好,还是利空?
油价与经济周期强相关
全球金融风暴正逐渐影响实体经济,国际油价受此影响掉头向下。从站到每桶147.27美元的新高,转眼到在六七十美元之间徘徊,仅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
这样惊心动魄的“飞流直下”,在北京中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李哲的眼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由于过高油价抑制需求,市场中的投机遭受打击,油价回落到110美元/桶左右。
第二阶段是金融危机的集中爆发,使市场信心受到影响,对后市忧虑升温,出现抛售行为,油价波动很大,最终跌破100美元关口,回落到90美元/桶左右。
第三阶段是目前正在进行的这一阶段,全球金融风暴开始侵蚀实体经济,在需求严重下滑的情况下,油价开始向供求基本面回归,这一阶段可能会比较长,与经济周期有很强的相关性。
最新发布的数据也印证了如今石油需求的疲软,国际能源机构在其10月份的国际石油市场月报预计中,调低了今明两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量。作为全球最大石油消费国,美国官方统计数字显示,美国9月份石油进口量比8月份下降13.5%,同比降幅达16.4%。与石油消费下滑相对应,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原油库存持续上升。如美国能源部最新报告显示,在截至10月24日的一周里,美国商业石油库存增加670万桶。另据欧佩克数据,截至9月份,欧盟15国加挪威的原油库存已连续6个月超出最近5年的平均库存水平。
“去年一年之内,美国商品交易所的投机多头头寸就从17万手增加到27万手。”对于曾经的高位,李哲认为确实有炒作的因素,但他同时提醒:从长期来看,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缺乏良好替代品,在刚性需求的支撑之下,将来油价还会上涨。“市场对经济的预期将是决定今后油价走向的最重要因素。”
抓住油价下跌的机会
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和基础生产原料,国际油价的变化必然对我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李哲认为,国际油价的下跌总体上对我国来讲是个利好消息,首先是改善油价倒挂现象,有助于理顺价格体系和产业结构;第二是为成品油价格改革带来机会;第三是给我国提高战略储备量提供机会;第四是减少输入型通胀,缓解我国通胀压力。
与全球石油需求疲软相反,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拉动了我国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原油1.35亿吨,同比增长8.8%;进口成品油3128万吨,同比增长16.5%。其中8月份和9月份,我国原油进口并未有所减少,分别为1565万吨和1503万吨。能够较准确反映国内石油需求走势的原油加工量为2.58亿吨,同比增长5.5%。
但是在我国石油需求强劲的背后,一些变化在悄然发生。据中国石化工业协会统计,我国原油加工量自7月份达到3030.6万吨的高峰后,近两个月连续下降,9月份为2825.1万吨。
正如李哲所言,国际油价的下跌,对我们是个机会。目前国内各地国Ⅲ标准93号汽油每升售价为人民币6.25元左右,相当于每加仑3.46美元。而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公布的数字,10月27日当周美国汽油价格为每加仑2.656美元,已低于国内汽油价格。据了解,当国际原油价格下跌至每桶85美元时,国内汽油和柴油的零售价格都将与国际油价持平。
国际油价下跌,为我国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推进相关制度改革,打开了“机会窗口”。更可喜的是,CPI增幅也开始回落,如此良机,我们应该珍惜。(记者 唐帅)
2月份CPI同比下降0.2%,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2月份CPI同比下降0.2%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回落。尤其是春节之后的猪头价格下降,经历了一段时期的下降,2月份环比下降3.1%,食品价格的下降直接导致的是:CPI下降约0.07个百分点。相比于同期的是下降了14.9%,影响CPI下降约0.39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的回落中不仅仅是猪肉价格下降导致,还有其他食品价格的下降,其中主要的是蛋类的食品的下降,下降的了3.8%,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但是也不是所有的食品价格下降了,有一些食品价格的上涨,是促进了CPI上涨。比如:水产产品的价格上涨了8.7%,是促进了CPI的上涨,还有鲜果类的食品价格上涨,也是促进了CPI的上涨。
非食品方面的影响。春节期,居民都是当地过年,人口的流动性比较小,甚至居家过年,不出远门,不走亲戚,这样的就导致了文娱类的消费需求较高,**和演出价格都上涨了13%。另外,还有收到国际的油价上涨,汽油和柴油价格上涨。春节期间也导致了一些服务行业的价格较高,比如家政服务,洗车服务,都是春节期间消费群体增加,服务群体减少,导致了价格的上涨,涨幅是1.2%左右。
2021年的前面两个月的CPI不断的下降,甚至是出于负值的区间。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也是对于CPI的下降做出来了详细的分析,以及做出了3月以后的提升计划,预期目标是将全年的CPI提升到3%左右。目标的设定中,也是围绕了考虑众多的因素,比如:设定统筹考虑了物价翘尾、新涨价等因素。这一项举措也是说明了,政府还是有信心,将以后的CPI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上升的水平。
怎么样看待中国的CPI指数?
现实经济生活与所公布的CPI数据为何全然相悖?我认为,国际油价、国内的工业品价格、交通运输费用、环保监管加强所造成的企业生产成本上涨的因素没有传导到消费品上来,造成了1月份CPI统计数据的回落。 中国的CPI包括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及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等八类,但近几年来民众消费所占比重最大、价格上涨最厉害的消费支出项目并没有包括在CPI中,如民众教育消费、医疗保险、住房消费等。举个例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指数之中,我国居住类人均年支出仅700元左右,而这些费用仅够支付每个家庭的水电费,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个数字甚至还不够,至于住房消费中的物业管理费、房租、购房消费等项目就更没有包括在其中了。事实上,这几年国内经济持续发展最大的动力是个人住房消费,如果不把它包括到整个社会的总消费中,那么这个数字能反映整个社会真实的消费水平吗?如果这个比重无法反映在CPI中,那么CPI又如何反映真实的消费价格水平呢? 有研究者认为,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格上涨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呈现刚性上升趋势的房地产价格并不足以作为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在供求对价格信号的变化并不十分敏感的经济结构中就更是如此。也就是说,CPI变化根本就不需考虑住房消费价格变化的因素。现在我要问的是,住房是消费品还是投资品?如果住房是消费品,住房消费的价格指数不反映到CPI中,那么这种CPI肯定是失真的,不足以成为政府货币政策的依据;如果住房是投资品,假定房地产投资收益率很高,那么房地产业必然会吸引许多人及资金的进入,这会推高房地产投资资金的价格(但如果利率管制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容易产生泡沫。目前,不少人认为国内房地产没有泡沫,市场火爆的原因在于个人房地产需求过大而非投资过高。按照这个推论,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基本上是以住房消费为主导的,这样一来,住房消费价格不计算在CPI之内也就没有道理了。 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产品价格快速上涨、投资过热,如钢铁价格尽管在2004年宏观调控时有所回落,但很快就回升了,近几个月来上涨势头更是迅猛。还有电力、煤炭、运输、能源等行业,价格上涨的势头也不减。这么多行业产品的价格上涨,为什么没有传导到最终消费品上去?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统计剔除了住房价格上涨的因素,从而掩盖了价格传导机制的正常性。因此,用失真的CPI来判断国内通胀率的高低,并以之为利率变化的依据,在根本上是不可取的。目前国内的利率为什么这么低、房地产投资为什么如此火热、民众的购房需求为什么如此旺盛,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用失真的CPI指数来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阻碍了国内银行利率调整。 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即使CPI能够很好地反映居民消费价格,它也只是央行货币利率调整中考虑的一个因素而已,从更多的角度来看,国内利率提高的条件早已水到渠成了,如美元加息、民众储蓄的变化、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等。从央行最近发布的数据来看,1月份国内储蓄存款同比少近3000亿元,银行存款的减少不仅表明了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减少,银行“短存长贷”的结构性问题进一步恶化,而且说明了对利率的管制使得大量资金进入了体制外循环,市场利率大大高于政府管制利率。可以说,目前经济生活中许多扭曲的现象都与国内CPI失真有关联。 更为重要的是,在国际上,那种“逆风向而动”(即利率变化看CPI等经济数据的变化)的货币政策早已过时了,如今的美国货币政策操作早就脱离了这种过时政策而转向追求一种“中性”的货币环境。这里的中性货币政策指的是使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完全相等的货币政策,换句话说,就是一种保证货币因素不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从而保证市场机制可以不受干扰地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货币政策。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货币政策理念,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才连续多次加息,对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担心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利用利率变化实现一种市场均衡的复归才是最重要的考虑。 2005年中国将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已有的信息来说,这种货币政策已开始向中性货币政策靠近,开始考虑如何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好的市场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以过时的CPI权重作为市场活动及政府政策的参考,自然无法真正地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因此对CPI权重的修正是题中之义。目前通行的CPI所包含的信息含量是十分有限的,我们不仅需要对它进行更详细的分类与权重修正,而且还应该向社会开放统计指标的编制程序,提高统计流程透明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市场的经济活动及政府的政策分析提供更有效的参考数据与服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