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吉林油价调整-吉林油价今日价格表
1.康师傅作为曾经的中国快消巨头,为什么卖不动了?
2.高考剩下9天了,成绩不好,怎样才能有奇迹呢?请高手给招!
3.三公消费的三公数据
4.什么因素会影响汽车和白酒股票涨跌?
康师傅作为曾经的中国快消巨头,为什么卖不动了?
因为现在的人越来越追求健康的生活,而康师傅的产品大多属于快消品,换而言之对身体是无益的,加之“315”曝光的酸菜食品安全问题,和现在市场上各种产品的冲击,导致越来越多不愿意再为此品牌买单。
康师傅发布了2022年中期的业绩报告,方便面业务营收为135.48亿元,同比增长6.49%,占康师傅总营收的35.45%,净利润同比下滑39.23%至5.44亿元;饮品业务营收为242.95亿元,同比增长9.08%,占康师傅总营收的63.58%,净利润同比下滑37.06%至7.44亿元,增收不增利,康师傅把主要原因归咎于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康师傅的方便面现在是卖得越来越贵了,其实是没有价格优势的,愿意购买的人,大多都是对此品牌有情怀的吧。至于饮品这个板块出路更是堪忧,因为目前的市场上有太多太多的饮品在不断地研发和上市了,比方说元气森林,各种各样口味的都有,而康师傅橙汁,拼不过美果粒橙,大概畅销一点的就是康师傅冰红茶、绿茶这几款了吧。
康师傅卖不动了,原因有很多,下面来说说我的观点:
一、食品安全问题
今年的315晚会上,央视曝光了湖南岳阳插旗菜业“土坑酸菜”的制作过程,康师傅老坛酸菜牛肉面里的酸菜就是来源于此,毫无卫生干净可言,工人直接脚踩在酸菜上面,里面甚至能看到烟头,此事件一出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大家都不敢吃康师傅的老坛酸菜牛肉面了,而康师傅的众多口味方便面,我最喜欢吃的就是这款了,现在想想都没胃口。
前有3.15的曝光,4月份一名来自吉林的消费者在买来的康师傅方便面中发现有老鼠屎,另一名消费者也反映自己买到的方便面里有一只苍蝇,相信这种问题不是第一次出现的了,也不会只有这两位消费者遇到,只是没有被曝光出来而已。
二、新产品的冲击
现在市场上新产品的速度有多快就不用我说了吧,买东西的时候偶尔你留意看下货架或者冰箱里面,各种各样你没见过的产品在不断上新,大家总是对新鲜的东西感到好奇想尝试,所以更愿意购买别的产品。
三、外卖平台的碰撞
以前外卖平台还没有发展得那么壮大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备一些方便面在家里,饿了就泡来吃,但泡面真的没什么好吃的,里面除了面条也没别的可吃的了,可现在饿了打开外卖平台,各种不同的食品可选择,不管多晚都能送上门,方便面再也不是唯一的选择。
四、追求健康生活
现在的人越来越会吃,也越来越懂吃了,也看重该食品有没有营养,而泡面、饮料这些自然是没有营养可言,讲究养生,自然就开始戒掉这些食品了。
不管是原材料上涨的原因,还是以上我所述的原因,一个快消巨头的倒下绝非偶然的,企业要学会在自身找原因,做好市场的口碑,才能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高考剩下9天了,成绩不好,怎样才能有奇迹呢?请高手给招!
今天距2012年高考还有9天时间,大部分高三学生早已停课在家复习。如何把握住最后一个多星期的宝贵时间,为你的高考成绩再加几分。昨日本报邀请东北师大附中、吉林省实验中学、长春市实验中学、长春十一高中的众多名师点拨高考最后复习,他们中有的是高三年级学科备课组长,有的担任本校实验班教学多年,有的多年研究高考考纲走势、出书著文无数,有的是我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相信他们必定能为考生指点迷津。
语文
一句话点拨
重新翻看做过的试卷,从规律上认识试题,甚至明了命题人的意图和命题规律。
1.在做题方面。不要再做太多的新题,翻看一下高考试卷,浏览一下最近做过的卷子。对做过的卷子中的文言文阅读题、诗歌鉴赏题、成语使用题、病句辨析题要特别关注,再回顾一下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的使用方法,再加深一下文言文文化常识知识,对诗歌鉴赏中涉及到的表现手法要再进行领会和理解,对常用易错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要反复理解直至能够熟练把握,再次明确6大病句类型知识,做到病句题有法可依,不是模糊判断。
2.在知识积累方面,回归教材,翻看重点篇章,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回顾落实。教材重点关注文言文重点篇章和诗歌名篇,一边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一边再次背诵文言文与诗歌必考篇目,反复诵读优美的经典篇章,学以致用,在考试作文中恰当运用。
3.在答题技巧方面,冷静理清思绪,回想平时学习过程中,老师关于各类题型答题的要求和具体步骤。翻看学案,关注学案的考纲分析和策略指导部分,使平时冗杂的训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不再纠结于一两个文字细节,而是从规律上来认识试题,甚至明了命题人的意图和命题规律,居高临下,带着一种心理优势去看学案,看以往的任何一道试题。
4.在自主学习方面,做到三个关注:(1)自己会但是容易马虎的内容。总有一些知识,其实会,但是因为不用心判断而马虎丢分,这是很可惜的,那些容易马虎的东西,就是你这几天要格外关注的东西,仔细琢磨规律,克服认识误区,掌握判断技巧,就可以克服马虎。(2)自己会但是操作总是不完美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你一定做得少,因为觉得太会了,所以总是看看就过去了,这几天不妨拿来几道这样的题,边看题,边看答案,琢磨题和答案之间的关系,想想自己要是答,会丢掉哪些要点,为什么会丢掉,怎样才能不丢掉。(3)自己虽然不会,但是一直认为很简单,只是尚未有时间落实的内容。这些东西我们可能会忽视,比如一直写作文没啥新鲜素材,总等着考前再看,现在就到时候了;比如一直以为文言文中的官职常识很重要也很容易把握,总想有一天再系统研究,这时候也该下手了,这样的东西,就是所谓唾手可得的东西,千万别放过啊。
英语
一句话点拨
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盲目做题,不如多花点时间查缺补漏。
距离高考没几天了,有些同学开始发急,盲目做题。考生要明白这时候往往是思维和心理素质的比拼,而不是“努力程度”的比拼。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盲目做题,不如多花点时间“查缺补漏”,总结归纳会做的题型中的思维步骤,解答步骤,来总结和提高自己的做题精确度、速度以及进一步加强答题的规范性。
在这有限的考前几天中,你需要做的工作就是:
牢记“理在书中,题在书外”,回归教材,回归基础。
1.按照高考说明把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逐个进行筛选,把那些还没有过关的点解决掉。包括对词汇的熟悉及其用法、语法的基本规则和在具体语境中的灵活运用。要特别注意从语境和语意中来解决语法问题。
2.检验复习,强化记忆。
英语中有些知识内容需要记住,熟记于心,才能在用时不出错。比如,一些固定句式、时态公式、固定搭配等等。
3.英语听力,要坚持每天听。
调整并保持听力状态很重要。建议考前,考生要保持每天20分钟的听力练习量。
旧题重翻。
把曾经做的试卷找出来,错过的题逐一过关。特别是单选题。不要过目了事,要彻底弄明白错的原因。
保持语感。
1.完形填空,每天要保证做一篇。不一定做新题,如果时间不充裕可以把做过的所有完形填空题正确答案填上,然后大声朗读,不要求背诵但是至少要能做到熟练朗读。在朗读中,慢慢领悟。
2.阅读理解,是高考的重头戏,提高成绩,阅读理解是关键。考试临近也要坚持阅读,每天抽出20-30分钟阅读英文篇章,做一些限时训练,并认真分析,重点对付过去经常出现错误的类型题。
作文。
1.要熟悉英语书面表达中常用句型及常用模板;
2.要认真审题,弄清楚文章的体裁格式,主体时态用什么时态?人称用第几人称?分几段,用什么过渡词、连接词;
3.一定要列出提纲,然后再丰富和完善提纲;
4.注意写作对象和语言风格,要有读者意识;
5.要有主次之分,详略得当;
6.必须符合逻辑;
7.要做到思想健康,积极向上;
8.词数要符合要求,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过多会显得啰唆,太少又无法表明意思。
9.避免卷面问题太多;
一些考生的作文出现严重的卷面问题,致使得分明显偏低。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字迹潦草,标点符号使用混乱,涂抹严重以致得分降低1个~2个分数档;词数偏少或偏多,从总分中扣掉2分;没有按要求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或出现了笔细、色淡、字小的现象,以至于阅卷老师看不清、看不懂,都会影响得分。
调整心理状态。
对于每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谁都希望能获得成功,面对高考,我们所要做的不是给自己加压,而是减压,使自己在复习、应考阶段,能够尽可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在高考中高水平发挥,考出理想的成绩。
数学
考前要不间断地做一定量的中低档题。
高考数学取得好成绩,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有熟练运用知识的解题能力,还要具有综合运用各个单元知识的思想意识和方法,此外,面对一道数学题时的灵活分析和良好心理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议考生考前应该做好如下准备。
重温知识点,再做书上题
高考二轮复习历时一个多月甚至更多时间,通常考生注意力放在做高考模拟卷上,这样使得有些考生对教材内容和基本知识点有些遗忘,基本知识或生疏或模糊,解题时就不能清晰准确运用,建议考生在考前要回到知识的准确理解和熟练运用上来,理解是关键,把各个单元知识系统化对有些重要知识要再次弄清来龙去脉。
重视运算能力,动笔做题不间断
考前要坚持每天解一定量的题,并实际动笔写出解答过程,不要只看题而不写解答,这样可以使运算能力有一定提高,数学公式和定理性质等要背诵熟练,这样可以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平时考试经常丢分或不会的题考前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深入细仔地研磨出解题规律,避免考试中再次丢分,尤其每单元中需要考生注意的一些内容,如基本不等式的取等号条件的验证,解方程中判别式的验根、直线斜率问题注意讨论斜率不存在时的情况等等。
总结答题技巧,提高考试技能
解题中一时没思路咋办?这时就要再次或者多次地反复读题,想一想平时做题的常用方法,看该题的已知条件与要解的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数学选择题、填空题与解答题的解答方法应该有所不同,小题尽量不大做,大题解答尽量规范化。
塌实备考,提高自信心
稳定的心理准备很重要,考前保持稳定的情绪,回顾总结平时所学知识的技能和解题方法,当考场上遇到新题型时,就是考验你的心理素质的时刻,尤其是遇到一道没有思路的题,要有坚持做下去的信念,考前建议考生可以持续做些“新题”来磨练一下自己的毅力。立足容易得分的题,争取应该得分的题,不要放弃任何一道题。
文科综合
A、政治学科高考备考(于明波)
首先,要回归教材,按照考纲要求,把教材从头到尾重新看一遍,力争做到对知识点比较熟悉。同时,边看教材,还要边回忆以前做过的习题,思考这一知识点会出什么样的题,这样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
其次,要把以前归纳的错题本拿出来,重新审视自己错过的题,找到错题的原因,注重分析的过程,力争把不会的题学会,这样也可以多得一些分。
再次,思考很重要。在整个高三阶段,我们每个人都做了很多题,这时候应该把它们加以整合,分类总结,相同或相似的材料,在设问上有什么区别,将来在高考中还能怎么问,我们都可以多思考。
第四,适当训练。高考前不宜再大量做题,尤其不宜做更多的生题,以免增加自己的紧张情绪,但如果干脆不做题了,难免会产生生疏感,到考场上找不好答题的节奏,所以要适当做一些文综的训练,主要把握好做题的时间和节奏。
第五,要把教材中的目录、每一框题的标题记忆清楚。政治学科有些主观题的答案,就是用到这些知识,所以学生要对这个内容准确把握,力争得分。
最后,关于热点问题,一般来讲,热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常态热点,比如,国家对“三农”的关注,国家的宏观调控,这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会有所接触,比较熟悉。另一部分就是当年的热点。对这两部分热点,一般了解就行了,出题时往往会作为题干出现,我们在解答时,注意分析好材料,按照平时的训练正常答题即可。
B、高考历史复习备考(赵赢)
历史科的复习主要在于“突出主干,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强化技巧”十六个字。
第一,制定计划,严格执行。比如把高考涉及的内容分成几大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对薄弱内容要着重复习;然后根据情况列出清单,把学习任务落实下去,严格按计划执行。
第二,对照考纲,回归课本。就是要根据考纲,再次熟悉课本的章节子目,明确重大概念的内涵外延,梳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准确、完整、清晰的知识框架。注意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打破章节、目录等原有的知识结构,把同类知识、相关知识、进行重组和梳理。同时要注意查漏补缺,对教材中的历史概念和结论一定要背下来。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坚持“先回忆,后看书”的原则,以恢复记忆为主,重新记忆为辅,注重规律与联系,提高记忆效率。
第三,联系热点,勾连教材。历史试题关注现实,不回避热点问题,常用周年或次周年范围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隐性切入,考查非常隐蔽或者说非常含蓄。2012年备考要重视的“现实热点问题”包括:(1)时政热点:国际上的经济危机、欧债危机、中东变局、美俄法等国家的大选等,国内的经济发展瓶颈、体制创新、社会公平、食品、交通安全、社会道德、台海局势、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2)周年纪念。如哥伦布发现美洲520周年,麦哲伦环球航行完成490周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220周年,英国议会改革180周年,《南京条约》签订170周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新宪法颁布30周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等。(3)长期热点。如和平与发展、民主与法制、计划与市场、公平与效率、改革与革命、经济结构与平衡、环境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与“三农”、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教育与科技创新等。
复习热点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在历史考试中,热点问题只是一个切入点,实际考查的仍然是教材知识,所以复习时要以热点问题为切入点,梳理历史知识,指明考查方式或方向,设计或选择一些试题进行训练,不能离开教材知识,空谈热点,片面追求热点。
第四,整理错题,总结反思。每天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做题,保持“手感”。尽量在看书复习后做题,而且绝不翻书做题,特别是选择题。对完答案后,针对错误的内容再次看书或研究。
由于时间紧迫,此时做题不宜贪多。所以可以翻看以前的错题本,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知识性失分,要及时回归教材;方法性失分,要重新审题,找准切入点,理清解题思路,学会解题技巧;过失性失分,则要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第五,重点题型,掌握技巧:观点论证类试题是这两年历史高考常见的考查形式,从去年的高考成绩看,学生对此类问题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其实此种类型题往往会有答题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即可做答。如观点明确,就是做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同意或不同意材料中的某一观点;史论结合,就是在明确观点后要拿出证据,这些证据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所学知识,二是试题所给材料,无论来源哪一方面,证据必须要与观点高度统一;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就是任何论证批驳型试题的答案都不是一个方面,在论证时要注意表述的层次和角度。在做答前最好先在草纸上列好条目。
C、地理学科高考备考(王宏伟)
目前,考生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高考临考的备考工作。
首先,浏览高考试题。特别是近三年的新课标试题。浏览高考试题主要注意几个情况,一是关注高考试题中的设问方式,如比较、评价、分析等关键词,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模式。二是分析标准答案的评分标准。哪些是材料分析得出的,哪些是所学知识迁移的,知识之间是如何联系的。三是学习表述的地理语言,避免出现大白话。
其次,注意回归教材和考纲。建议考生阅读考纲和必修三及选修教材部分,看考纲主要是找复习中的漏点。看教材的时候不要再关注细节知识,应站在一定高度去宏观把握知识体系和结构,特别是对教材中的黑体字要进行总结,高考考查的知识迁移能力,答案往往来自于这些内容。
第三,回顾错题本。错题就是你的薄弱点,应注意及时回看,把知识漏点补上。如果没有错题本,可以看以前做过的练习题,找错题进行分析。不要去借错题本。
第四,做几套模拟试题。一方面把握答题时间的安排和答题节奏,另一方面保持答题感觉。注意的是多关注答题方法的总结,答案设置的依据,不必在意得分的高低。
最后,关于热点,地理热点主要是世界和中国的区域开发、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油价、奥运会等。注意复习时不要停留于热点本身,要从地理视角,分析热点问题,关注与热点地区有关的问题,特别是教材或考纲中涉及的典型问题。热点中是出题的切入点,搞好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才是根本。
三公消费的三公数据
文化部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36808.69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7401.95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3060.41万元,公务接待费6864.33万元。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数,合计3392.61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4667.61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2892.18万元,公务接待费63343.82万元。并说明称,此次公布的“三公经费”包括文化部本级和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29家直属事业单位因公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三项。
民政部2010年“三公经费”
财政拨款决算数合计11412.19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为4115.04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为2544.75万元,公务接待费为1512.4万元。2011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合计11214.52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为4336.17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为5238.99万元,公务接待费为1429.36万元。
财政部2010年“三公经费”
支出为4172.01万元,其中因公出国费2026.81万元,公车购置费1776.73万元,公务接待支出368.47万元。此外,财政部2011年“三公”预算为4752.54万元,比2010年增加580.53万元,因公出国费增加600多万元,公车费减少28万多元。
科技部
2011年4月14日公布的《科学技术部2011年部门预算》(以下简称为《预算》)显示,科技部2011年用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项经费预算为4018.72万元。
计生委
国家人口计生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三公经费”支出927.2万元,2011年预算数比2010年减少3.76万元。
引起公众质疑的是计生委因公出国(境)费用比例。在两年的“三公经费”中,2010年的决算数是470.54万元;2011年的预算数是494.01万元,都超过“三公经费”总额的五成。
住建部
住建部在公务接待费方面,2010年决算和2011年预算分别为26.07万元和13.95万元,2010年决算仅高于发展研究中心的5.84万元,2011年预算甚至还低于后者的18万元。
中科院
中科院2010年公务接待费为9995万元,平均每天接待费为27万元。根据中科院公布,公务接待费包括内宾的公务接待和外宾的公务接待,由于国际科技合作交往比较频繁,外宾公务接待费较大。
气象局
2010年,全国气象部门“三公经费”支出22738.55万元,在已公开的54个部门中名列第三。其中,公车费用16940.73万元,公务接待费3959.54万元。以在职职工68191人计算,2010年人均三公3335元。
2011年预算21360.93万元,比2010年决算数减1377.62万元。
海洋局
2010年,国家海洋局“三公”拨款9784.31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992.20万元,公车费用4508.26万元,公务接待费4283.85万元。
依据已公开的部门统计发现,国家海洋局接待费4283.85万元,名列第二,仅低于中科院9995.5万元,而高于农业部(3655.68万元)、中国气象局(3959.54万元)。
而公车费用方面,国家海洋局4508.26万元,位列气象局、农业部、水利部、交通部、中科院、统计局之后。
中国红十字会
2011年7月19日,中国红十字会公布了三公消费数额。2010年红十字会三公消费决算总额为152万元,而红十字会2010年预算总额为29181万元,计算下来其三公消费占预算总额的0.5%。
红十字会的三项费用中,公费出国费为107万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为30万元,公务接待费为15万元。
红十字会2011年的三公消费预算总额与2010年相差不大,但公务接待费用却被大幅压缩。2011年,其三公消费总额为151万元,其中公费出国与2010年持平,为107万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为41万元,公务接待费仅为3万元。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1年7月20日公布“三公经费”显示,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901.54万元,而当年的决算数为675.55万元,比2010年预算降低225.99万元,降25.07%。
办公厅
2011年7月20日办公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数438.46万元。
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121.76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299.85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16.85万元。
2011年预算440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294万元,公务接待费17万元。
扶贫办
扶贫办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数为144.94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55.69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56.86万元;公务接待费32.39万元。
扶贫办公布的信息显示,实有职工209人,其中在职人员134名。以在职人员为基数,2010年该办人均三公为10816元,为目前公布人均三公的部门中最高。 工程院“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表 (单位:万元)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数 2011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 合计 因公出国(境)费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公务接待费 合计 因公出国(境)费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公务接待费 489.18 239.09 158.50 91.59 162.62 162.62 国家文物局“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表 单位:万元 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数 2011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 合计 因公出国(境)费 公务公车购置及运行费 公务接待费 合计 因公出国(境)费 公务公车购置及运行费 公务接待费 593.53 368.65 176.56 48.32 667.43 367.50 148.08 151.85 新闻出版总署“三公经费”情况表 单位:万元 2010年“三公经费”执行数 2011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 合计 出国(境)费 车辆购置及运行费 公务接待费 合计 出国(境)费 车辆购置及运行费 公务接待费 1082.6 694.96 291.26 95.35 1126.54 540.51 366.01 22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三公经费”预决算表引(金额单位:万元)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数 2011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 合计 因公出国(境)费 公务用车购
置及运行费 公务接待费 合计 因公出国(境)费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公务接待费 761.33 330.08 359 72.25 575.48 303 221.48 51 农业部
农业部本级及49家部属二级预算单位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为23891.49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4918.63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5317.18万元,公务接待费3655.68万元。 截至2011年7月15日,已有24个中央部门公开了2010年“三公经费”。其中,交通部公车费用最高,占三公总额的80%;商务部因公出国费用最高,占总额的94%;而科技部公务接待费最多,占比达42%。
水利部
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数为12,021.88万元,较2010预算数减少175.61万元。 账单总结
截至2011年7月26日18时,在已公布“三公经费”的86个中央部门中公务接待费年预算超千万的部门达20个。国家税务总局(含国税系统)、质检总局及中国科学院位列前三,分别达到66703.50万元、11384.66万元和8043.66万元。以一年工作250天计算,国税系统接待费平均每天267万元。
若以人均接待费计算,在同时公布在职人数的预算超千万的部门中,国家统计局以1445元“夺冠”,其余依次为中国科学院1292元、中国地震局656元、中国气象局505元、农业部400元、工信部379元。其中,中国地震局在解释中未标明在职人数,只公布了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总人数,因而实际数字应该更高。
预算增加
2011年7月14日,财政部公布的三公经费显示,2011年财政部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为4752.54万元,比2010年实际支出增加580.53万元,增长近14%。中央部门的预算由财政部批复,但是财政部自身的三公预算就大幅增长,位居榜首。另外,交通运输部“三公”预算超过一亿元,比2010年实际支出增加540余万元,文化部增加了296.08万元,民政部增加了21.13万元。
增加理由
财政部:公费出国经费预算增加。理由是中美、中英的两个会2010年在国内办,2011年轮到外方做东,要到国外开,再加上一些国际会议以及2011年关税谈判等增多,出国境经费预算就多了。
交通部:公车经费增加。原因是随着交通安全监管、应急抢险保障等任务的增多和燃油成本的上涨。油价上涨也成为交通部增加公车经费的一个理由。
文化部:国家博物馆于2011年3月正式开馆,该馆从2007年因改扩建工程一直闭馆,国际间馆际交流活动相对减少,公务接待支出相对较低,因此,2011年该馆“三公经费”预算比2010年决算数有所增加。
民政部:并未对为何要增加21万的因公出国境经费作出说明。
支出排名 部门 “三公”总计消费(亿元) “公车”支出(亿元) 占比 国家税务总局(含国税系统) 66 86 68% 海关总署(含全国海关系统) 03 58 91% 质监总局 19 78 66% 银监会(含全国银监系统) 82 34 83% 气象局(含全国气象部门) 27 69 74% 农业部 36 51 64% 多个省份2013年“三公”比2012年预算或决算有所压缩。
数据
2013年京沪三公经费超10亿
包括北京、上海等省份在内,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总额多为5亿-10亿元。其中,北京三公经费在查询的省份中最高,达11.1亿元;新疆最低,为4.3亿元。
尽管如此,绝大多数省份在说明中都表示,这些金额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压缩。
可查询的15个省份(3省份仅公布部分信息,未查询到三公预算总数)中,“三公经费”共114.72亿元。
经济发达、财政支出总额较高的省份,三公经费也偏高。10亿元以上的有北京11.1亿元,上海10.5亿元。8亿元以上的则有广西9.5亿元;河南8.8亿元;湖南8.73亿元;广东8.64亿元。
从增减幅度看,基本上都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都不大。山西下降5%;山东下降4.5%;新疆下降4.2%;浙江下降3.7%;北京下降0.9%。而广西则上升0.1%。
省级政府“三公”普遍较粗略
相比许多中央部门公布的包含出国人次团组、公车数量等信息的“三公”,省级政府的“三公”普遍较为粗略。
有的省份只公布了本级政府“三公”各项的总数,甚至没有说明,公众也难以由一个数字看出“三公”究竟是高是低,合理还是不合理。
此外,北京、上海、山东、湖南等9个省级政府公布了2013年“三公”预算比2012年的增减情况。能看出,多数省级政府本级“三公”有所压缩。不过,仅有北京、四川、山西等少数省份公布了“三公”各项预算同2012年的增减,能看出“三公”到底压缩在了什么地方。
在各省级政府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此次公布的自治区本级“三公”最为详尽。其中,列出了自治区本级共135个一级预算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共计190120人,包括行政编制人员38114人,事业编制人员59162人,工勤编制人员28330人,离退休人员64514人。另外还公布了公务用车总数13123辆,包括一般公务用车9792辆、执法执勤用车1480辆、其他车辆1851辆。
13个省份尚未公布“三公”
随中央部门预决算公开推进,各中央部门预决算报告公布时间也渐趋集中。2013年4月18日,80余个中央部门同日公开2013年部门预算,其中单列“三公”经费及各项包括因公出国、公务接待、公车购置及运维的预算情况;7月19日,80余中央部门又集中公开了2012年部门决算情况。
和中央部门相比,作为地方政府中行政级别最高的省级政府,预决算报告及“三公”的公布时间不尽统一,时间也有早有晚。
按照办公厅2013年7月发布的《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2013年各省级政府要全面公开省本级“三公”经费;争取2015年之前,实现全国市县级政府“三公”经费全面公开。
北京市2013年1月“两会”期间,随2013年预算报告就已披露了全市市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三公”预算情况。北京各个委办局2013年“三公”预算于2013年3月公布,早于中央部门。
截止到2013年8月7日,距离2013年末不足5个月,仅有18个省份公布了本级政府“三公”。另外宁夏、内蒙古等公布了部分组成部门的“三公”,部分省份“三公”还未公布。
公款出国
仅3个省份出国经费过亿元。
公务用车
辽宁公车支出占比高达84%
从各省份的支出看,公车支出额度最高。15个省份公车支出总额为75.54亿元,达到三公经费支出总额的65.85%。
公务接待
上海接待费比北京高2.39亿
从接待费看,多数省份在2亿元以内,有的在1亿元以内。比如,新疆接待费0.63亿元;辽宁接待费0.72亿元;吉林接待费0.77亿元。
中央部门
2012年5月29日,中国财政部确认,2012年中央“三公”经费公开“时间表”已定。2012年中央本级和各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决算,在常委会批准2011年中央决算后公开,行政经费支出情况也将一并公开。
2012年6月,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向十一届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提请审查2011年中央决算报告和中央决算草案时说,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即“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国(境)经费为19.77亿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为59.15亿元,公务接待费为14.72亿元。
谢旭人指出,中央部门要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车辆购置数量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等,并公开行政经费支出情况。省级政府在两年内公开“三公经费”。积极推进地方财政预决算、基层财政专项支出等公开工作。据悉,2011年中央决算报告显示,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收支总量相抵,赤字6500亿元,比预算减少500亿元。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72044.51亿元,控制在年末国债余额限额以内。中央决算报告显示,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收入51327.32亿元,完成预算111.9%;支出56435.32亿元,完成预算103.8%。
2012年7月11日,《关于2011年中央决算的报告》公布,该报告已于6月30日第十一届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查通过。依照程序,预计从7月19日起有关中央部门将向社会公开2011年部门决算。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按照有关规定,常委会审查批准中央决算后,财政部应在20日内批复中央部门决算,中央部门收到财政部批复后即可公开本部门决算。
201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9.84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21.45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3.48亿元,公务接待费14.91亿元。与2011年决算相比,201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减少13.8亿元,主要是从2012年起,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总额中,不包括武警部队。
行政经费是指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费用。行政经费的支出内容一是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二是维持本单位运行的项目支出。
中央部门公开2013年预算,“三公经费”预算首次同步亮相。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随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中央政府部门向社会公开各自2013年的部门预算,2013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全面启动,一并亮相的还有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9.69亿元。这一数据比2012年的预算执行数减少1.26亿元。
对于预算公开,外界一直期待在细化上下工夫。长久以来,公众要求公开各级政府部门的“三公”消费支出详单。事实上,如果能坚持做到全面、细致公开各级财政消费,不仅能使浪费公款的行为有所收敛,对打击腐败行为也有益处。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能让一切利用公款“灰色消费”的行为无处遁形。实行阳光财政,有利于扭转一些官员“乱花公款不眨眼”的局面。 2014年4月18日,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央本级,包括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2013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执行数为71.54亿元,2014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1.51亿元。
出国费超支
2014年6月24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做的《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中央部门预决算审计“晒”出了“三公经费”账单。14个中央部门本级和54个所属单位超标准、超预算或超范围列支出国(境)费用3229.53万元;14个中央部门本级和13个所属单位公务用车配备超编制289辆、超标准123辆。
“转嫁”出国费用,9个中央部门本级和14个所属单位由企事业单位承担出国(境)费用1568万元,其中,卫计委的3个所属单位756万元、发改委157万元。国资委2013年组织的19个出国(境)培训团组中,央企等承担国资委机关人员费用434万元。
擅自改为境外行程、延长停留时间,7个中央部门本级和9个所属单位的149个团组被查出此类问题,其中民航局及所属单位有113个团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有9个团组。如海洋局2012年组织的跨部门“赴南极长城站考察慰问司长团”,批复11天、实际行程13天,其中6天在法国和智利。
中央本级
2014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1.51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9.76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1.27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6.63亿元,公务用车运行费34.64亿元),公务接待费10.48亿元。与2013年年初预算相比,2014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减少8.18亿元,下降10.3%。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减少1.6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减少2.72亿元,公务接待费减少3.86亿元。与2013年执行数相比,2014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减少0.03亿元,下降0.04%。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增加2.84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减少1.26亿元,公务接待费减少1.61亿元。因公出国(境)费增加主要是受出国(境)费标准调整、出访任务增多、参加国际赛事等因素影响。
发改委
2014年4月18日,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发改委今日公布,国家发展改革委2014 年财政拨款安排“三公”经费预算3,766.74万元。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与2013年预算数相比减少177.44万元,与2013年预算执行数相比增加37.56万元,主要是“因公出国(境)费”有所增加。
发改委指出,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国家发展改革委结合部门实际,制定了《加强和规范“三公”经费管理的若干措施》,提高了“三公”经费预算约束力,规范和控制了2013年“三公”经费支出。2014 年财政拨款安排“三公”经费预算3,766.74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2,480.08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710.99 万元、公务接待费575.67万元。2014 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与2013 年预算数相比减少177.44 万元,与2013 年预算执行数相比增加37.56万元,主要是“因公出国(境)费”有所增加。
发改委表示,因公出国(境)费预算数与2013 年预算数相比减少145.0 万元,与2013 年预算执行数相比增加50.00万元。主要用于开展发展中国家需求调研和合作磋商、督促协调物资交付等关键环节进展。此类境外活动对于深入了解有关国家在气候变化方面的最新立场和主要关切,宣传我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扩大“南南合作”的品牌效应,确保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和推动作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数与2013年预算数、2013年预算执行数相同。公务接待费预算数与2013年预算数相比减少32.44万元,与2013年预算执行数相比减少12.44万元。
司法部
司法部2014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为1419.44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237.68万元,比2013年预算数减少32.07万元,下降11.89%。司法部公布,2014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为1419.44万元,比2013年预算数减少92.44万元,下降6.11%。其中:因公出国(境)费413.13万元,与2013年预算数持平;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768.63万元(全部为公务用车运行费),比2013年预算数减少60.37万元,下降7.28%。
外交部
2014年外交部“三公”经费预算数11324.44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9605.8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1410.94万元,无公务用车购置费;公务接待费307.70万元。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因公出国(境)费用最高,2014年的预算数达到2.09亿元,这一数字高于2013年预算的1.88亿元。国家体育总局的因公出国支出主要用于支付运动员参加国际赛事、适应性训练、进行友好体育交流以及体育援助等事项的开支,而邀请外来体能专家等开支则计算在公务接待内。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预算报告,2014年因公出国(境)预算增加主要是加入了索契冬奥会和仁川亚运会参赛的相关预算,但预算报告并没有提供具体的出国团组数量和人数。
什么因素会影响汽车和白酒股票涨跌?
所谓龙头股,事实上是当一热点板块走强过程中,上涨时冲锋陷阵在先,回调时抗跌,能够起到稳定军心作用的“旗舰“。龙头股通常有大资金介入背景,有实质性题材或业绩提升为依托。如600839。000001。000021这三只1996-1997年的领涨龙头股,去年新股次新股行情中的烟台万华,北京板申奥板块中的路桥建设,港口板块中的天津港.深赤湾等等.今年低价股反弹中000557,深市本地股000029,上海本地股600072等等持续性热点,就是阶段性热点龙头.
通俗地讲,当一只或几只股票上涨时,能同时带动同一板块或有同一概念,相邻概念的股票跟着上涨,如果其回调,也导致板块其他股票跟着回落,他能通过对板块的影响而间接影响大盘指数的涨跌,这样形成板块效应或热点效应,那么初步或基本可以判定这股或这几只股是领涨的股票也就是龙头或热点中的焦点股票.龙头股票通常是集团化资金大举介入的股票,对大盘走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主力的特别关注,往往风险小,而涨幅大,是短线上佳品种。
在每轮牛市行情中,领涨龙头股那一飞冲天,天马行空的走势总是令众多投资者热血沸腾。每一轮行情总有一轮行情的灵魂,龙头品种总是出现在那些最时髦概念中。
因此,投资者在选股过程中应尽可能选龙头股。除了对热点板块,龙头股的概念熟悉外,我们还必须随时注意正在处于拉升期的个股与板块效应,注意市场成交量最大的一类板块涨跌的目的,板块的转换,那在一个热点板块呈现明显的疲态之后,不应再放主要精力关注这板块,应立刻退出,耐心等待下一个热点板块出现。所以,要对目前市场正在炒作的热点板块股进行研判这个热点能维持多久,潜在的朦胧题材是否被充分挖掘,介入这样的热门股常常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各行业龙头股一览
指标股:工行、中行、中石化、大秦、中国国航、宝钢、长电、联通、招行、华能
金融:华夏银行、招行、浦发、民生、深发展、工行、中行、中信、安信、宏源、陕国投
地产:万科A、金地集团、保利地产、华发股份、阳光股份、华侨城、金融街、栖霞建设、招商地产、中华企业、深振业
航空:南方航空、中国国航、上海航空、东方航空、海南航空 奥运:北京城建、中体产业
重工机械:安徽合力、沪东重机、三一、中联、晋西车轴、广船、桂柳工、山推、振华港机、沈阳机床
3G:中兴通讯、大唐电信、亿阳信通、高鸿股份
科技类:歌华有线、东方明珠、综艺股份、中信国安、方正科技、清华同方、海虹
水泥:海螺水泥、华新、冀东
新能源:天威保变、丰原生化
中小板:晶源电子、苏宁电器、思源电器、伟星、丽江旅游、华星化工、科华生物、大族激光、中捷股份、华帝股份、苏泊尔、七匹狼、航天电器、华邦制药
电力能源:长江电力、广州控股、粤电力、国投电力、华能国际、申能股份、汕电力、国电电力、上海电力、深能源、上海能源
煤炭类:兰花科创、大同煤业、国阳新能、西山煤电
电力设备:东方电机、东方锅炉、特变电工、平高电气、国电南自、华光股份、湘电股份
汽车:长安汽车、一汽夏利、上海汽车、江铃、中国重汽、S湘火炬、江淮汽车、宇通客车、曙光股份、龙溪股份、金龙汽车、云内动力、东风汽车、
钢铁类:新兴铸管、宝钢、武钢、鞍钢、太钢、济钢、唐钢、酒钢、马钢、邯郸、八一、本钢、凌钢、包钢、西宁特钢、抚顺特钢、韶钢、首钢、华菱管线、南钢、杭钢
港口运输:中海、中远、上港、中集、深赤湾、盐田港、南京水运
高速类:赣粤、山东高速、深高速、福建高速、厦门港务、粤高速、宁沪高速、皖通
机场类:深圳机场、上海机场、
建筑用品:中国玻纤、长江精工、海螺型材
水务:首创、南海、原水
仓储物流运输:中化国际、铁龙物流、外运发展、中储股份
航天:航天信息、火箭股份、中国卫星、西飞国际、哈飞股份、成发科技、洪都航空
电子类:晶源电子、生益科技、法拉电子、华微电子、彩虹股份、广电电子、深天马A、东信和平
软件:用友软件、东软股份、恒生电子、中国软件、金证股份、宝信软件
超市:大商股份、华联综超、友谊股份、上海家化、武汉中百、北京城乡、大连友谊、新华传媒
零售:王府井、广州友谊、S宁新百、新华百货、重庆百货、银座股份、益民百货、中兴商业、南京中商、东百集团、新世界、大厦股份、百联股份、S百大、合肥百货、银泰股份、杭州解百、鄂武商A、华联股份、武汉中商、S商社]、西单商场、S南百、上海九百、深国商、成商集团
材料:星新材料、中材国际
酒店旅游:华天酒店、黄山旅游、峨眉山、丽江旅游、锦江股份、桂林旅游、北京旅游、西安旅游、中青旅游、S首旅
石油化工:海油工程、金发科技、上海石化、仪怔化纤、江钻股份、新乡化纤、云南盐化、山西三维、三友化工、六国化工、云维股份、江南高纤、亚星化学
有色金属:山东黄金、中金、驰宏、宝钛、宏达、厦门钨业、吉恩、包头铝业、中金岭南、云南铜业、江西铜业、株冶火炬
酒类:贵州茅台、五粮液、张裕A、古越龙山、水井坊、泸州老窖
造纸:岳阳纸业、华泰股份、晨鸣纸业
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
家电:佛山照明、青岛海尔、四川长虹、海信电器、格力电器、美的、苏泊尔
特种化工:烟台万华、金发科技、三爱富、华鲁恒升
化肥:盐湖钾肥、新安股份、华鲁恒升、、扬农化工、S川美丰、赤天化、云天化、沙隆达A、华星化工、柳化股份、湖北宜化、昌九生化、沧州大化、鲁西化工、沈阳化工
农业股:北大荒、通威股份、中牧股份、新希望、隆平高科、丰乐种业、新赛股份、敦煌种业、新农开发、冠农股份、登海种业
食品加工:双汇发展、华冠科技、伊利、第一食品、承德露露、安琪酵母、恒顺醋业、上海梅林、维维股份、赣南果业、南宁糖业
环保:龙净环保
中药:马应龙、吉林敖东、片仔癀、同仁堂、天士力、云南白药、千金药业、江中药业、康缘药业、康恩贝、S阿胶、益佰制药、九芝堂、武汉健民、中汇医药、昆明制药、S藏药业
服装:雅戈尔、伟星股份、七匹狼、豫园商城
通信光缆类:长江通信、浙大网新、特发信息、中创信测、东方通信、夏新电子、波导股份、
建筑与工程:宝新能源、中材国际、上海建工、中工国际、浦东建设、中色股份、空港股份、安徽水利、隧道股份、腾达建设、新疆城建、路桥建设、中铁二局、中油化建、科达股份、北方国际、汇通水利、西藏天路、龙建股份、梅雁水电、华神集团
玻璃:福耀、南玻、山东药玻
其他:建发股份、鲁泰、珠海中富、紫江企业
电子通讯行业: 000063中兴通讯,600183生益科技
科技板快:000021深科技,600718东软股份
纺织板快:600177雅戈尔,000726鲁泰A
钢铁板快:000898鞍钢股份,600019宝钢股份,600005武钢股份
汽车板快:600104上海汽车
医药板快:600085同仁堂,600276恒瑞医药,600521华海药业
化工行业:600309烟台万华
机场港口:600018上港集团,000088盐田港
公路桥梁:600012皖通高速,600269赣粤高速,000900现代投资
玻璃行业:000012南玻A
商业板快:000759武汉中百,600694大商股份
电力板快:600900长江电力,600011华能国际
发电设备:600875东方电机,000400许继电器
交通运输:000039中集集团,600125铁龙物流
房地产: 000002万科A
家电行业:000651格力电器
节能环保:600388龙净环保,000617海螺型材
农药化肥:000792盐湖钾肥
造纸行业:000488晨鸣纸业
金融板快:600030中信证券,600036招商银行
机械制造:600761安徽合力,000528柳工
水泥行业:600585海螺水泥
煤炭行业:600123兰花科创,601001大同煤业
3G 概 念:000063中兴通讯,000997新大陆
有色金属:600456宝钛股份,600205山东铝业
食品行业:600616第一食品
基础材料:000970中科三环
白酒红酒:600519贵州茅台,000858五粮液,000869张裕A
题材股
顾名思义,题材股是有炒作题材的股票.这些题材可供炒作者(所谓庄家)借题发挥,可以引起市场大众跟风.例如,能源紧张了,一些替代性的生产酒精的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工厂就成为炒作题材,称为新能源概念股,外资进入股市了,又出现了外资收购概念股,奥运申办成功了,立刻就出现了奥运概念股.总之,一切可以引起市场兴趣的话题,都是炒作题材,所涉及的股票,也就成了题材股.通常特指由于某一些突发事件或特有现象而使部分个股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例如资产重组板块、WTO板块、西部概念等。
常被利用的炒作题材大致有以下几类:
①经营业绩好转、改善.
②国家产业政策扶持,政府实行政策倾斜.
③将要或正在合资合作、股权转让.
④出现控股或收购等重大资产重组.
⑤增资配股或高送股分红等.
广州点击网解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