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今日价格

国际油价在跌国内在升?-国际油价下跌求助国家

1.pkr是什么货币

2.人民币汇率和石油价格的关系是什么?

3.巴西的石油,允许外国私人介入投资

4.卢布也曾比美元值钱

5.奥运会后美国如果对伊朗动武中国军事介入的可能性有多大?

pkr是什么货币

国际油价在跌国内在升?-国际油价下跌求助国家

pkr是巴基斯坦卢比的货币代码,小写字母是:pkr。它代表的意思是巴基斯坦卢比。

一,未来卢比可能进一步贬值,巴财长乌迈尔会见IMF总裁拉加德时,正式向IMF寻求紧急贷款。拉表示,该组织将向巴派遣工作组商谈贷款具体事宜,尽管巴上财年实现了11年来最快速经济增长,但这绝大多数是由于走廊投资带动的。当前,巴外汇储备下跌,加剧市场不稳定情绪,卢比汇率也进一步下跌,随着国际油价攀升,巴国内通货膨胀预期抬头。新政府上台以来,曾向公众承诺宏大蓝图,誓言追回2000亿美元外逃资金,重建新巴基斯坦。但民众对如何实现上述目标一无所知。为摆脱经济困境,巴方曾求助于海湾国家好友,但一无所获。

二,巴基斯坦是联邦制国家,税收分联邦政府、省政府和地区政府三级,但税收以联邦政府为主,占70%左右。联邦政府主要税种包括:所得税、关税、销售税、联邦消费税;省政府主要税种包括:职业税、财产税、车辆税、印花税、土地税等;地区政府主要税种包括:财产税、水资源税、进出口税、转让税、市场税以及其他收费等。巴基斯坦税收又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直接税主要包括上述的所得税、财产税、土地税、车辆税;间接税包括关税、销售税、联邦消费税等。

三,巴基斯坦税收主管部门为巴联邦税收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税收政策,以及联邦税种的征收和管理,海关为其下属部门。近年来,巴基斯坦政府为提高财政收入,不断扩大税基和提高税收幅度。外国公司和外国人与巴基斯坦当地公司和国民同等纳税。目前,巴基斯坦已经与世界上46个国家签订投资保护协定(包括中国),与52个国家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包括中国)。

人民币汇率和石油价格的关系是什么?

应该是美元升值或者贬值带动石油价格下跌和上涨,因为在石油交易中是以美元为结算货币的,美元贬值,意味着石油的价格也低了,那么投资人就会借机炒高油价,当然,影响石油价格除了美元意外,还有石油的供需状况、战争风险等

人民币的汇率主要跟美元有关,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反之,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人民币汇率跟石油价格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

巴西的石油,允许外国私人介入投资

受金融危机和油价下跌“夹击”,俄罗斯经济正经历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国际机构和分析师预测,俄罗斯经济今年降幅可能高达5.6%,经济表现在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组成的“金砖四国”中垫底。不过,依托过去几年积累的大量“石油美元”储备,俄罗斯有望“步履蹒跚”渡过难关。“沙皇”受困去年7月,俄罗斯最大汽车制造商伏尔加汽车制造厂宣布,当年力争生产100万辆拉达牌轿车。仅仅6个月后,即今年2月,伏尔加发言人宣布暂停生产拉达,原因是汽车零部件短缺。一些行业分析师认为,停产真正原因在于工厂负债日增。建于苏联时期的伏尔加汽车制造厂以生产拉达轿车而闻名全球。这座工厂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西南700多公里外的陶里亚蒂市,雇有大约10.4万名流水线工人,被美国《纽约时报》称为俄汽车业“沙皇”。而眼下,受经济衰退波及,“沙皇”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1月份,伏尔加共售出大约2.9万辆汽车,不足衰退前月均销量的半数。伏尔加总裁鲍里斯·阿廖申2月在首都莫斯科一个投资论坛上承认,公司运营资金出现问题。截至3月底,伏尔加负债约400亿卢布(约合12亿美元),汽车销量整体下降40%。3月30日,俄罗斯总理弗拉基米尔·在视察这家工厂后说,政府将提供大约10亿美元援助资金,以帮助工厂渡过难关。“沙皇”的困境折射出俄罗斯汽车业面临的挑战。“这家工厂将给俄罗斯经济制造不少麻烦,正如通用汽车公司之于美国,”俄罗斯前代总理叶戈尔·铁木罗维奇·盖达尔说。受金融危机影响,俄罗斯汽车市场需求大幅萎缩,汽车制造业备受打击。《纽约时报》说,从时间上看,俄罗斯汽车业受创紧跟美国汽车业之后,但就严重程度而言,前者与后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2008年以前,俄罗斯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主要汽车市场,2007年增速达35%。俄罗斯政府当时计划在2009年赶超德国,成为欧洲最大机动车市场。金融危机无疑让这一梦想破灭。俄罗斯工业部预计,2009年俄罗斯汽车销量将比去年的280万辆下降60%。不可“倒下”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由于卢布贬值导致进口汽车配件成本大幅上扬,俄罗斯伊热夫斯克汽车厂近期可能全面停产。这家汽车厂有员工大约5500名,4月份将裁员5000人。裁员完成后,工厂将无限期停产,而停产可能导致破产,致使它成为首家在危机中倒下的俄罗斯汽车厂。但“沙皇”伏尔加却“大到不允许倒下”。“伏尔加除了生产汽车,还肩负社会角色,”陶里亚蒂市前副市长弗拉基米尔·亚古特扬说,“它为人们提供工作,不管(救援)结果如何,国家都必须支持伏尔加。这座城镇的稳定依赖它。”伏尔加汽车制造厂统计数据显示,这家工厂及其供应商共提供大约200万个就业岗位,在俄罗斯7500万劳动力中所占比重相当大。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初,俄罗斯失业人口已经达到600万,占劳动人口比例为7.5%。另据近期公布的一项就业调查结果,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未来数月内可能失业。《纽约时报》说,失业人数增加是金融危机以来俄罗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这种环境下,俄罗斯政府或许清楚,如果伏尔加这样的企业大规模裁员,势必加剧失业、引发社会不安。因此,承诺伏尔加10亿美元救援金时,俄政府并没有像美国政府救援汽车业那样开出诸多附加条件,而是全力确保“无裁员”政策。报道将这种以保障就业为主的行业救援方式称为“俄罗斯式救市”:“不解雇高管,不重新拟定员工工作合同,不要求生产更优质、节能的汽车”。但如此一来,机构臃肿加上缺乏市场需求,伏尔加汽车厂的员工们如今每周只需工作4天,一些员工不得不接受减薪休假。“这座工厂是我们的‘奶妈’,”伏尔加工厂办公室职员丹尼斯·马卡罗夫说,“如果它停止运营,整个城镇的人都将上街(游行抗议)。我们清楚这一点。”实际上,为了支持本国汽车业、避免失业率上升,俄政府去年12月起大幅提高进口汽车关税,经符拉迪沃斯托克入关的汽车数量今年1月减少大约95%。穷“富孩子”需要俄罗斯政府关心的不仅是汽车业。英国《经济学家》周刊说,随着经济“阵痛”蔓延、企业融资渠道越来越窄,更多像伏尔加汽车制造厂这样的“贫穷富子”急需政府施以援手。去年8月以来,外国投资者从俄罗斯撤出数千亿美元资金,卢布对美元贬值三分之一。无法筹集资金的企业最后只能寄希望于政府。截至去年年底,已有超过100家大型企业以公司股份作抵押,力争从俄政府处得到贷款。俄罗斯政府网站去年12月公布国家优先扶持的295家企业名单,其中包括35家能源企业、32家冶金和采掘企业、30家运输企业、35家食品和农业企业,以及部分汽车制造、化工、飞机制造、造船、通信和零售业企业。经济分析师认为,由于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俄实体经济领域企业过度倚赖政府是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他们认为,俄罗斯政府应该加大注资银行,鼓励银行向企业贷款,进而带动经济回暖。“实体经济领域没有钱,”俄罗斯复兴资本银行资深分析师叶连娜·沙里波娃说,“(由于卢布贬值,)银行系统眼下忙于储备美元而非放贷,结果导致企业为省钱而裁员、削减生产。”事实上,银行业自身也是“待救的富孩子”。俄罗斯最大私人银行阿尔法银行行长彼得·阿文上月警告说,如果政府不出手帮助银行控制不良贷款,上百家俄罗斯银行年内可能破产。他呼吁政府尽快为30家重要银行再投资,并公布这些金融机构的名称,以提振市场信心,刺激恢复流动性。他告诉英国《金融时报》:“到年底,如果整个银行系统的坏账比重达到15%至20%,那么将有20到30家大银行,包括阿尔法银行,会接受政府援助。我们可以肯定这一点。但其他几百家银行的命运将被打上巨大问号……我相信,数百家银行将在年底前消失。”俄罗斯财政部长阿列克谢·库德林3月底警告说,银行过期贷款的比重已经达到10%。何时复苏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统计,俄罗斯经济今年1月同比下滑8.8%,工业产值同比下滑16%。政府由此预计,今年俄国内生产总值的降幅为2.2%。俄能源和财经研究所所长列昂尼德·格里戈里耶夫说:“经济下滑还将持续两个季度,之后稳定在该水平。但两年内俄罗斯经济将在艰难的外部环境中生存,因为世界对俄罗斯出口的需求不会很大。”国际机构对俄罗斯经济走势预测则要悲观得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月31日发表报告说,俄罗斯经济受到油价暴跌、资本外流和内需下降等多重因素打击,短期内难以复苏,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5.6%,经济表现将在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组成的“金砖四国”中垫底。世界银行也预计,2009年俄罗斯经济将下滑4.5%,2010年的增长幅度为零。俄高等经济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谢尔盖·阿列克萨申科接受俄新社采访时说,由于全球主要经济体摆脱危机为时尚早,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经济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发展水平还需要几年时间。他同时指出,俄政府当局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反危机”计划,虽然先前加大资金投入,但眼下却停下观望。他呼吁政府不能只干等国际市场需求恢复,而应该加大刺激国内消费,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发展小企业、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实际上,俄政府已意识到上述问题。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在二十国峰会前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这场危机暴露出我们的问题……未来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实行经济的多样化发展,主要在高技术领域开创新的企业……我们应该支持内需,发展中小企业,因为它们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较低。”《经济学家》报道,为帮助国内企业融资、应对10年来首次出现的财政预算赤字,俄财政部长库德林14日披露,政府考虑求助海外市场,可能发行最高50亿美元的国债。这将是俄罗斯十年来首次海外融资。(张代蕾)相关链接:俄救市资金初见成效由于介入时机得当,加上今年以来俄罗斯股市回暖,俄罗斯政府去年10月起逐步投入证券市场的“救市”资金已实现账面浮动盈余俄罗斯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阿列克谢·库德林本月13日在政府会议上说,政府为扶持证券市场而划拨的1750亿卢布(约合52亿美元)已基本用完,账面收益眼下已经达到“百分之几十”。由于国际油价下跌和全球金融危机,俄罗斯股市去年暴跌。为防止证券市场彻底崩溃,政府去年10月决定投入1750亿卢布救市,由俄罗斯外经银行具体操盘,大量购入能源等蓝筹股。截至今年4月1日,外经银行投入股市的资金已达1670亿卢布(48.8亿美元)。救市资金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俄股市逐步走稳。由于入市时机选择得当,再加上国际油价触底反弹和外围市场回暖,俄罗斯股市今年2月以来节节攀升,俄罗斯交易系统指数和银行间外汇交易所指数分别突破800点和900点。救市资金取得可观收益。不过,也有分析师认为,救市资金的收益只是账面浮盈,还不是实际收益。一旦外经银行兑现获利筹码,将引起股市下跌,投资收益下降。因此,俄政府对股市的投资到底收益如何,要几年后才能下结论。

卢布也曾比美元值钱

按照最近的汇率计算,100元人民币可兑换1195元俄罗斯卢布,100美元能够兑换7738元俄罗斯卢布,我们可以看出,受乌克兰战争及西方国家制裁因素, 俄罗斯卢布贬值的十分严重 。可是, 相比当年的苏联时期,100卢布可是能够兑换100多美元,购买力在美元之上,可谓是今非昔比 。 提示:速读可只读加粗部分

制裁下的俄罗斯贸易市场 来源.Pexels

卢布与美元的纠葛

说到卢布,还是不得不提下美元的发展。二战末期,美国的美元开始取代英镑,成为世界通用的货币,到1944年,为了解决因为战争导致的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准备战后重建,西方各国召开了布雷顿会议,并且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元的购买力与黄金对等,美元在世界货币中处于超然的地位

在这里,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华盛顿山宾馆,美元开始走向台中央 来源.Pexels

二战结束后,苏联损失巨大,尤其是势力范围内的东欧地区,出于战后重建的现实需要及国力不及美国的原因,在双方冷战开始以后的四五十年代,苏联一直尽量避免与美国的直接冲突,并且对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持欢迎态度,计划准备从美国贷款,从而迅速恢复自身的经济。

但随着局势的进一步发展,美国霸权行径及西方英国等国家的敌对行为愈演愈烈,美苏关系已经朝着对抗的道路越走越远,苏联向美求助经济援助的计划也不了了之。 在美苏两极霸权的地缘政治格局下,世界货币市场逐渐形成了美元体系和卢布体系相互竞争的局面 。在美国的带领下,西方国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并试图吸引 社会 主义阵营中的国家加入,并且西方各国通过巴黎统筹委员会等协定、协议,对苏联东欧实行了严厉的封锁和禁运。

针对美国及西方霸权行为和美元的强势地位,为了保护国家的货币主权,苏联选择拒绝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并将卢布与美元的汇率设定为1:1。同时,它建立了 社会 主义阵营的金融体系——“多边清算协定”,即以转账卢布(transferableRuble)为中心的货币区。自此,卢布与美元同样值钱的时代来临。

来源.Pexels

冷战前期的卢布

虽然说卢布与美元汇率为1:1,但显然苏联的经济实力远远弱于美国,卢布的货币权力也同样弱于美元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日本和韩国等国的战后援助、“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石油与美元挂钩”等金融秩序安排,将美元渗透到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系统中,形成了对货币流通区域国家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具备一定的货币权力。而 社会 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卢布,发挥的作用更多是一种计价功能,是 社会 主义阵营国家的结算与清算工具,并没有像美元一样形成对货币流通区域的强有力控制,货币权力较弱

赫鲁晓夫时代的改革失败则进一步弱化了苏联卢布的货币权力 。苏共二十大后,以东欧国家为代表的 社会 主义阵营国家开始 探索 新的改革道路,甚至出现了“去苏联化”趋势。

在苏联内部,赫鲁晓夫上台后,在否定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推动改革。由于不尊重客观规律,赫鲁晓夫改革失败,苏联陷入了经济衰退,卢布本就微弱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进一步被削弱。

苏联无法像美国一样以“货币手段”制裁推行改革的东欧 社会 主义阵营国家,只能直接用军事手段粗暴干涉东欧国家的改革,随即爆发了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和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苏联用军事干涉勉强维持了 社会 主义阵营在东欧的统治秩序,如同国家间的博弈一样,卢布在与美元的博弈中处于下风。

“软的”不行来“硬的”

虚假的辉煌

在七八十年代的勃列日涅夫时代, 卢布迎来了它的辉煌时期,卢布与美元的兑换比例曾高达 1:2 。美苏争霸在这一时期进入了“苏攻美守”的阶段,卢布与美元的博弈也呈现出了强势卢布的局面。

自信,由“内” 来源.Pexels

到“外”(图为勃列日涅夫与卡特总统)来源.Pexels

由于二战后美国仗着国力强大,四面出击,先后聚焦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深陷战争的泥潭之中,美国的经济实力消耗严重,财政赤字大幅增加,无力维系美元与黄金自由兑换的制度安排。

1971年, 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与此同时, 中东战争爆发后,石油价格大涨,苏联在西伯利亚发现特大油田,石油产量超过美国,外汇收入大涨 ,依靠石油带来的巨额利润,苏联的国力进入鼎盛时期。

在七八十年代,苏联开始在非洲、南美洲等各地区与美国争霸。苏联处于明显的攻势,美国则处于明显的守势。由于各方面的牵制,美国明显力不从心。 在80年代初期,苏联卢布的汇率不断提高。在汇率最高阶段,100美元只能兑换60多元卢布

石油让人笑出强大,卢布开始炙手可热

卢布强势的背后实际上是美苏争霸过程中的苏联在政治博弈中暂时处于优势,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素。石油价格上涨和发现大规模油田带来的外汇收入增加不是货币权力走强的核心因素, 过度依赖石油的单一型经济结构无法实现对卢布的“托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成为外界攻击卢布的致命弱点

到了 1980年代,石油在苏联外汇收入中最高曾达到 54.4%。在这样的背景下,卢布走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一旦人为操纵石油价格下跌,卢布就会走弱。

跌入谷底

依仗油气资源及高油价,苏联于1979年入侵了阿富汗,但盛极必衰,卢布及苏联的命运迎来的情况。1980年,里根总统上台后,通过政治施压逼迫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增产,世界石油价格开始走低。苏联内部则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和农业领域改革的失败,出现了严重的食品短缺。

八十年代,苏联一半的外汇收入用来向其他国家,尤其是 社会 主义阵营以外的国家购买粮食和食品。但是, 苏联的对外贸易以美元计价,实际上,苏联已经被卷入了以美元为核心的金融秩序中 。从1985年起,世界油价开始大规模下跌,到1986年,已经从1985年的30美元每桶下跌至12美元每桶。面对美国通过石油美元发起的新一轮地缘政治博弈, 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的苏联无法承担石油价格下跌带来的巨大外汇损失,以卢布为核心的 社会 主义货币体系陷入危机之中

打仗,就意味着“烧钱”。谁也不会想到,当入侵的直升机冲上阿富汗上空,苏联已经坠入了深渊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美苏之间的博弈进入了新的阶段, 美国逐渐进入攻势,苏联进入守势 。进入1980 年代中后期,里根推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开启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在与美国的竞争中进一步消耗了苏联经济,阿富汗战争则使苏联财政赤字激增,再 加上戈尔巴乔夫所谓的经济改革陷入混乱,自由化和私有化引发恶性通货膨胀,苏联卢布出现了大幅度贬值

莫斯科街头的民众排起了长队,打算尽快将手头的卢布换成货物 来源.Pexels

苏联实行的是联邦制,由于卢布的大规模贬值,各个加盟共和国开始采取“去卢布化”的政策 。随着苏联中央对加盟共和国政治控制力的下降,苏联在货币政策领域赋予了加盟共和国更多自主权,货币权力变弱,苏联卢布对加盟共和国的影响力和统治力被削弱,而与苏联经济捆绑较弱的东欧 社会 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则直接脱离苏联。

1989年东欧剧变之后,卢布汇率大幅贬值 ,仅1990 年前6个月,卢布与美元的汇率直线跌至20:1,到了1991年7月,甚至跌破了50:1的关口。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苏联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甚至突破169:1,仅为年初的15%。

随着苏联地缘政治空间的压缩,美苏力量悬殊,苏联无力再扭转卢布的弱势地位。至此,卢布衰退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已经无力与美元在世界范围内抗衡。到了1995年,100美元能兑换450000多卢布。进入90年代末期,100美元竟然能够兑换600000卢布。

由“软黄金”沦为废纸 来源.Pexels

由此可见, 主权货币实力的弱化是国家实力衰落的一个重要表现,而货币力量的弱化也会加速国家实力的衰落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取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增加了市场的金融风险,同时削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货币实力的弱化又进一步加剧了俄罗斯的经济衰退,俄罗斯货币与美元的稳定兑换比例并不是基于经济实力,从而消耗了大量外汇和黄金储备,国内的资产进一步萎缩,加剧了经济的衰退。

来源.Pexels

大国竞争的背后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货币实力是国家经济实力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在经济转型和金融发展长期滞后的双重约束条件下,面临加速开放的经济体,出于稳定的需要,保持适度的国家控制力,对于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洛云 地缘谷成员

参考资料:

试析苏联卢布国际化改革及借鉴意义.王忠文;地缘政治博弈与货币实力的衰变.刘典 张婷婷;论苏联卢布国际化.胡定核

奥运会后美国如果对伊朗动武中国军事介入的可能性有多大?

为0,中国在联合国中的投票几乎都是弃权,连言语都放弃了,你说中国可能军事介入挖!!!再说中国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内部经济发展,属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型!

伊朗拥有的丰富石油蕴藏是中国积极发展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两国针对未来25年的石油天然气合作已经达成价值数百亿美元的谅解协定,中国则出售伊朗急需的武器装备作为回报,不过,中国出售伊朗武器目前却是美国非常不乐见的,特别是美国似乎已决定要用军事对伊朗动手!!

但是,中国虽对伊朗出售军事武器,但绝不会军事介入!!!军事介入是一件很大的事,中国不会冒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