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价格2020最新价格-辽宁省白芷油价格行情
1.求一份种植白芷的项目可行性报告
2.请问白芷有什么功效,如何食用?
3.请问哪有白芷买啊~怎么使用最好~
求一份种植白芷的项目可行性报告
白芷种植技术及分析报告
一、概述:
白芷又名香白芷,为伞形科草本,以根入药,为常用中药。有散风祛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之功效。主治感冒头痛、白带、痛疖肿毒等症。也常作香料食用。主产于浙江、四川、河南、河北、安徽等省,近年广西、云南也有栽培。
二、发展前景:
白芷常作香料,很多膳食调料厂都大量吸进白芷,因为肉蔻、砂仁、白蔻、丁香价格很高,而白芷价很低,所以厂家多用白芷,少用贵重香料药材。白芷还因香气浓郁被作为工业原料,用于提取芳香油,在中药材对外贸易中白芷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在用药方面,除供处方 调配外,还是参桂再造丸、上清丸、木瓜丸、牛黄上清丸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因此白芷用量很大,据了解,白芷年社会需求量在350万公斤以上,随着膳食调料厂的增多,其用量还在不断的增加。但近几年由于白芷市价偏低,种植年年萎缩,以致库存消耗过快,导致今年供不应求。近一年多来,国家对农民种粮实行补贴,刺激农民种粮,很多药农逐渐改药为粮,在地药材日益显少,白芷也不例外。目前白芷大货偏紧,市价趋势向升高。现亳产白芷统货价已升至10元/公斤,大个选装白芷已升至15元。白芷用量在增,货源在减,后市其价仍将紧高,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应抓住电动机积极发展生产。
三、种植技术要点:
(1)生长习性:白芷喜光照,难耐-15℃以下的低温。宜栽种于土层厚、疏松肥沃、湿润的两合土或夹砂土。对前茬作物要求不严,但不能与胡萝卜、沙参轮作。
(2)选地整地:根据习性应选地势高、土壤通透性强且向阳的地块种植。深耕细作,整平耙细,使土细碎,拣去杂物,以待播种。结合整地每亩施50公斤硫酸钾复合肥,有条件的还应施土杂肥2000公斤。
(3)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陈种子已丧失发芽能力,所以要用新种子。
(4)播种要点:1、播种时间:在亳州一带以“白露”前后播种为宜。南方较热的地区可推迟到“寒露”前,北方较冷的地方可提前到“处暑”后。2、播种方法:分条播、穴播和撒播。条播可增加生长优势,穴播可节省覆盖用的草灰或草。条播按行距30cm开 2cm深的横沟(沟底要平),然后将拌有火灰的种子均匀撒于沟内,每亩用种子3-4kg。穴播按行距30cm,穴距20cm开穴,穴深2cm左右,每穴播一小撮,约15-20粒,亩用种子约3公斤撒播的亩用种子4公斤。无论条播还是穴播,播后应立即浇水,有条件的最好浇清淡的稀粪水,浇后覆盖草木灰或麦秸等,覆盖标准以不露种子为宜。播后若无雨,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种子发芽。一般播后15-20天发芽。
四、田间管理:
1、间苗与中耕:当苗高5-7cm时进行间苗,穴播的每穴留苗6株;条播的每隔6cm左右留1株,去病苗、弱苗。次年2月中下旬定苗,每穴留壮苗3株;条播的每隔10cm左右留壮苗一株。撒播的行距均为12cm定苗时注意把特旺拔除,也要把叶青白的苗除去。间苗时中耕,第一次要浅除,第二次销深。定苗后不同再中耕。
2、追肥:播后翌年追3kg尿素和15kg硫酸钾,有条件的施2-3次稀粪水。
3、排灌:生长中期,若过于干旱,应浇水1-2次,以利于根下伸;若雨水过多,应及时排水,以免 引起根部腐烂或发生病变。
4、掐苔:白芷抬苔时,应及时掐除花苔,以减少养分的消耗,否则,花后根不能入药。
5、病虫害防治:①5月初可能有斑枯病发生(也叫白斑病),这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发病初期,除去病叶,并喷找“杀菌王”或“灭毒杀青”水溶液1-2次,注意按“说明”稀释。②连阴雨时排水不良将会有根腐病发生。防治方法:及时排水。发病初期用“绿亨六号”稀溶液灌根,严重时拔除病株。注意要把拔除的病株拿出大田,以防真菌传染。③有红蜘蛛、蚜虫为害叶片时,用稀释后“满园青”或“乐果”喷杀。
五、采收加工与效益:
白芷在播后的第二年“立秋后”收获,若“立秋”前行情较高时,也可在“小暑”收获。刨挖时要挖出全根,抖净泥土,运回晒场(若种植偏多、或达50亩以上的可从亳州购一台挖药机),大小个分开曝晒。白天日晒,傍晚用硫熏蒸,熏时要留一小洞,允许跑少量的烟,以防灭火。一般应熏2-3次,把白芷内部的水熏蒸出来,便于晾晒,否则外干内湿,容易“穿心”---内部变质,或内部不白,难以销出。每1000kg鲜白芷需硫磺8kg。注意一定要熏透。经济效益:白芷一般亩收干品600-750kg。白芷价按10元/kg计算,亩收入为6000元以上。
请问白芷有什么功效,如何食用?
[草药名]: 白芷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药理作用]本品有解热、镇痛、抗严作用。小量白芷毒素有兴奋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迷走神经及脊髓的作用;能升高血压,使脉搏变慢、呼吸加深,引起流涎呕吐,大剂量可引起痉挛继而麻痹。所含呋喃香豆类化合物有光敏性作用,对平滑肌有解痉作用。此外尚有抑制细菌和真菌作用。
[临床报道]现代以本品外用治关节积水、带状疱疹、银屑病等疾患有效。
[临床应用]
1. 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常配伍防风、羌活等。
2. 用于头痛、齿痛、鼻渊、风湿痹痛者。治疗阳明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等,外感风寒者,配伍荆芥、防风、川芎;外感风热者,配伍薄荷、菊花、蔓荆子。治疗齿痛,属风火者,配石膏、黄连。治鼻渊头痛、与苍耳子、辛夷、薄荷同用。治风湿寒痹、腰背疼痛,与羌活、独活、威灵仙同用。
3. 用于疮疡肿痛。如乳痈初起可配蒲公英、瓜蒌同用;脓出不畅配金银花、天花粉同用。
4. 用于带下过多。属寒湿带下,与鹿角霜、白术、炮姜等配伍;属湿热带下,配伍车前子、黄柏等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8~2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阴虚血热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当归为之使。
恶旋覆花。
②《本草经疏》:呕吐因于火者禁用。
漏下赤白阴虚火炽血热所致者勿用。
痈疽已溃,宜渐减去。
[选方]
①治头痛及目睛痛:白芷四钱,生乌头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字,茶调服。
有人患眼睛痛者,先含水,次用此搐入鼻中,其效更速。
(《朱氏集验医方》白芷散)
②治诸风眩晕,妇人产前产后乍伤风邪,头目昏重及血风头痛,暴寒乍暖,神思不清,伤寒头目昏晕等证:香白芷(用沸汤泡洗四、五遍)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
每服一丸,多用荆芥点腊茶细嚼下。
(《百一选方》都梁丸)
③治半边头痛:白芷、细辛、石膏、乳香、没药(去油)。
上各味等分,为细末,吹入鼻中,左痛右吹,右痛左吹。
(《种福堂公选良方》白芷细辛吹鼻散)
④治眉框痛,属风热与痰:黄芩(酒浸炒),白芷。
上为末,茶清调二钱。
(《丹溪心法》)
⑤治鼻渊:辛夷、防风、白芷各八分,苍耳子一钱二分,川芎五分,北细辛七分,甘草三分。
白水煎,连服四剂。
忌牛肉。
(《疡医大全》) ⑥治肠风:香白芷为细末,米坎调下。
(《百一选方》) ⑦治大便风秘:香白芷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入蜜少许,连进二服。
(《十便良方》) ⑧治痔疮肿痛:先以皂角烟熏之,后以鹅胆汁调白芷末涂之。
(《医方摘要》) ⑨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脐腹冷痛,须此排脓: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根二两,芍药根(白者)、白矾各半两(矾烧枯,别研)。
为末,同以蜡丸如梧子大,空肚及饭前,米饮下十丸或十五丸,候脓尽,仍别以他药补之。
(《本草衍义》) ⑩治肿毒热痛:醋调白芷末敷之。
(《卫生易简方》) ⑾治痈疽赤肿:白芷,大黄等分。
为末,米饮服二钱。
(《经验方》) ⑿治刀箭伤疮:香白芷嚼烂涂之。
(《濒湖集简方》)
[临床应用]治疗头痛、牙痛、三又神经痛取白芷2两、冰片2分,共研成末,以少许置于患者鼻前庭,嘱均匀吸入。
治疗牙痛20例、三叉神经痛2例,显效时间最短1分钟,最长10分钟;治疗头痛21例,有效20例;神经衰弱头痛17例,有效14例,在2~7分钟内显效。
或以白芷60克,防风26克,细辛5克,加工制成注射液80毫升,分装灭菌后供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
治疗20多例,亦效。
另外,本品和紫草、白蜡、忍冬藤、冰片及香油(麻油)配制成白芷油,可治烧伤。
请问哪有白芷买啊~怎么使用最好~
中药房医院、中医院药房均有
白芷:味香色白,为古老的美容中药之一,市场上以其为原料的化妆品和美容品层出不穷,而纯正的白芷,其美容效果更为显著:白芷对美白祛斑有显著的作用,并可改善微循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延缓皮肤衰老。让肌肤润泽光滑,滋润的容颜呈现出水一样的灵气。 控油、祛痘面膜 材料:绿豆粉2茶匙、白芷粉1茶匙、蜂蜜(牛奶)适量 做法:将绿豆粉与白芷粉混合,再混入牛奶或蜂蜜适量,用纯净水拌匀,敷于面上约15分钟后清水洗净便可。 每周可做2—3次。美丽秘诀:这种面膜最适合油脂分泌过多或暗疮肌肤使用,因为该面膜具有消炎抗菌及深度清洁的功能。 美白、祛斑面膜 材料:薏仁粉2茶匙、白芷粉1茶匙、蜂蜜(牛奶)适量 做法:将薏仁粉与白芷粉混合,再混入牛奶或蜂蜜适量,用纯净水拌匀。敷于面上约15分钟后清水洗净便可。 每周可做2—3次。美丽秘诀:这种面膜适合脸色偏暗、毛孔粗大、面部有色斑、豆印者使用。 它是中药,当然是可以吃的了,但一般还是外用,吃的话还是吃薏仁粉比较好。
$#$#$
白芷属于伞形科当归属,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风的根。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的功效。[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如当归素、白当归醚、欧前胡乙素、白芷毒素等。还含有挥发油,油中有3-亚甲基-6-环己烯、十一炭烯-4、榄香烯、十六烷酸、壬烯醇等。[临床应用]1. 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常配伍防风、羌活等。 2. 用于头痛、齿痛、鼻渊、风湿痹痛者。治疗阳明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等,外感风寒者,配伍荆芥、防风、川芎;外感风热者,配伍薄荷、菊花、蔓荆子。治疗齿痛,属风火者,配石膏、黄连。治鼻渊头痛、与苍耳子、辛夷、薄荷同用。治风湿寒痹、腰背疼痛,与羌活、独活、威灵仙同用。 3. 用于疮疡肿痛。如乳痈初起可配蒲公英、瓜蒌同用;脓出不畅配金银花、天花粉同用。 4. 用于带下过多。属寒湿带下,与鹿角霜、白术、炮姜等配伍;属湿热带下,配伍车前子、黄柏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