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原油价格走势-中国石化原油价格
1.油价上涨对股市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2.石油价格上涨对物价有什么影响
3.原油价格上涨对那些行业有利?
4.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有什么区别,哪家的油更好?
5.最近中国石化怎么了?怎么一路下跌啊?请专家点评这支股票!!谢谢!!
油价上涨对股市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是由于原油开采能力逐渐阶级顶峰,而需求不断增长所致。而且当前没有很理想的替代能源。油价上升压力非常大,所以国际油价上涨,股市反映的是未来一定会走熊市甚至暴跌。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一般来说会抑制经济发展速度,因此对于国际股市和中国股市属于利空。但是考虑到国际原油价格也会被金融资本操纵,比如08年在次贷危机爆发前,原油价格竟然炒高到147美元每桶,显然是极度脱离基本面支撑的炒作。
但是若国际原油价格上涨,而且国内上调了成品油价格,对于中国石油是利好消息,因为中国石油拥有的是油田资产,因此利润额会增加。
中国石化油田资产少,主要业务是原油加工。但是高油价毕竟会严重抑制经济发展,因此对于世界资本市场都属于利空。
扩展资料:
石油价格猛涨应该说只是一种市场恐慌,但是结构性供应危机谈不上。虽然利比亚的局势一直扑朔迷离。但是从世界的整个石油供应结构来说,利比亚占的份额并不大。最主要的问题是石油价格本身就处在一个通胀的轨道中。里面更大的原因还是投机在作怪。”
简单来说此时的油价不是涨和跌的关系,而是情况好就涨得慢一点,情况坏就是涨得快一点。
油价上涨主要问题来自于市场需求,特别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需求,每天的石油需求同比增加了270万桶,各主要国家都开足了马力,唯一能提供富余产量的就是OPEC国家了。
百度百科-油价
石油价格上涨对物价有什么影响
目前全球经济加速发展,促使对石油的需求加大,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费量迅速增加,使经济增长对石油的依赖性加大。自1996年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之后,原油对外依存度迅速提高,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和物价的影响明显加大。
一、传导途径和影响因素
原油是最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国际原油涨价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我国物价水平产生影响:一是由于自2000年以来国内原油价格开始与国际接轨,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将直接提升我国国内原油价格水平;二是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将使得我国原油进口价格上涨,这将增加原油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得下游企业面临比较大的涨价压力;三是原油涨价将带动其替代产品例如煤炭等的价格上涨,从而带动更大范围的物价上涨。
由于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各行业受原油涨价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大小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原油的直接和间接依赖程度。对原油的依赖程度越高,受原油涨价的影响也越大。例如原油成本通常占炼油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的80%以上,原油价格上涨将直接增加炼油企业的成本,促使其提价;二是价格传导是否畅通。在价格传导机制畅通的情况下,原油涨价影响将通过产业链从上游传导到下游,从生产领域传导到消费领域。但是假如价格传导机制不畅的话,国际原油涨价的影响可能会局限于上游和中游,很难传导到下游。
二、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定量分析
为了全面分析国际原油涨价对国内物价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投入产出表以及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对原油涨价的冲击的大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如果原油价格上涨10%并维持一年的时间,将使得总体物价水平上涨0.5%,投资品价格上涨0.3%,消费价格上涨0.2%。从所考察的17个行业来看,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受油价上涨的影响最大,价格涨幅在0.6%-1%之间;电力及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炼焦、煤气和石油加工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业受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较大,价格涨幅在0.2%-0.4%之间;其他行业价格受原油涨价的影响较小。根据上述模型计算,如果全年原油价格上涨30%,将使得总物价水平上涨1.5%,投资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0.7%。
由于上述计算以价格传导机制比较顺畅为前提,考虑到以下因素,原油涨价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可能没有这么大。一是成品油基准价格的定价权仍在发改委。 从目前的情况看,为了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国内成品油的价格调整幅度远小于原油价格的上涨幅度,这减轻了成品油涨价对下游企业的影响。二是由于一般工业消费品领域价格竞争激烈,上游企业成本增加很难传导到消费领域。三是由政府定价的公用事业部门的涨价幅度很可能会小于成本的增加幅度,这也将使得服务价格的上涨小于预期。
总体上看,在国内投资增速回落、粮食供给增加的情况下,国际原油涨价使得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加大。如国际原油价格持续维持高位的话,明年投资品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维持在高位可能将进一步加大。
原油价格上涨对那些行业有利?
原油价上涨给我国炼油企业增加了成本负担,同时,对航油占运输成本很高的航空业、向下游转嫁成本能力较差的化纤行业、建筑建材行业以及纺织服装业尤其是缺乏技术含量、毛利率低的企业构成极大的压力。
石油开采业直接受益
石油开采业作为石油化工行业的最上游,成为油价上涨的直接受益者。有着丰富石油储备的企业更是享受着产品需求和价格大幅度提高的收益,同时,石油价格的高涨也将促进石油开发的加快,因此与石油开发相关的石油设备行业,也成为受益者之一。我们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原油开采企业、石油工程承包商、石油机械制造商、油田修理、管道输送等企业,如中国石油、海洋石油、海油工程。
国际油价的不断走高,将推动能源价格的整体走高,煤炭行业是最直接受影响的行业。只要高油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适当的范围之内,不至于使国民经济增长倒退,作为石油替代品的煤炭行业将会间接受益。
高油价带给石油化工的成本压力对煤化工、电石化工行业形成利好,以煤和电石法为原材料的化工企业将获益良多。以煤炭为原材料的煤化工企业相对于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企业,具备较大的成本优势,如煤焦油、合成氨、甲醇等。同时,以煤炭为原料的煤头尿素等产品也将相对受益。建议关注山西三维、云维股份。
油价的上升会直接传导到电力等能源行业,使得电力产品价格上涨。但是不同于煤炭行业整体直接受益的是,对电力行业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煤炭价格的上涨导致火电成本上升,但水电、风电、核电成本基本未变,因而油价上涨对电力行业来说将形成分化,主要运用新兴发电方式的电力企业的优势将凸显出来。
下游行业受损
原油价格上涨总体来说是上游受益下游受累,但是影响的程度仍然需要从多方面加以考量,这主要取决于行业消化油价上涨的能力,具体包括:原油及原油上涨引致的其他成本占该行业生产成本的比重、行业向下游转嫁价格的能力、提高技术水平以改善成本结构的潜力。
与石油开采的景气不同,炼油业属于最典型的原油下游产业,因而受国际油价上涨的拖累最大。目前国内炼油业基本处于略亏状态,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但国内成品油价格自1月份下调后并未再次上调,这使得炼油企业的压力再次加大。当前受油价上涨的压力,中石油和中石化已经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关于成品油的提价的申请。
但是受多重因素影响,发改委的批复很可能会推迟,政策的时滞使得炼油业无法及时转嫁成本。该行业中典型的中国石化,因国际油价大幅上涨,而公司储备油田相对有限,导致成本压力增大,加上成品油价格政府管制的显著特点,成本上涨难以向下游产业和消费领域转移。而受益于国际油价上涨的中国石油预计四季度回归A股,更加凸显了这种对比效应,因而短期内难以形成股票价格的有效突破。
油价上涨对化纤行业的影响是比较直接的。合纤原料乙二醇、PTA、聚酯切片、涤纶聚酯、锦纶直接受油价的影响,这几种原料的价格几乎完全是由成本推动的,而且合纤原料价格的上涨幅度往往超过其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因而使合纤行业利润被压缩。
对纺织服装业而言,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原材料上涨趋势显而易见,中长期来看这种趋势不会改变,这对行业是比较大的隐患。由于纺织服装行业利润率一直比较低,大约只有5%-6%的利润率,成本的上涨有可能使一些小企业、中低档产品生产企业因成本上升过快而无力支撑倒闭。但对于技术含量高、高档品牌服装生产企业因毛利率较高,而影响相对较小。
交通运输业中,因航油占民航业成本的四分之一以上,油价上升直接导致民航业费用因油价的上升而大幅增加,故民航业受油价上升影响最大。同时应该看到,成品油调整有一个时滞,对于航空业来说,7-10月份是航空业的旺季,如果油价不是马上上调,对航空业的冲击不会太大,若燃油附加费随航油价格上调,则可适当减轻航空公司的成本压力,但减低能力有限。
对于整个运输行业来说油价持续上涨,运输企业终将通过提高运输价格来弥补损失,将油价上涨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短时间对运输需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使运输方式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如公路、民航运输的货源分流到铁路、水运等其他运输方式上。
油价上涨的传导作用,使得石油化工的较下游行业——建材行业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建筑、建材,特别是化学建材、玻璃等,由于处于石油化工行业的较下游,受原油价格变化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但油价的上涨也将直接引发建材行业生产成本的上升,行业利润也将一定程度被压缩。
考虑到近期油价上涨的幅度较大,预期未来2-3个月内国际油价将维持相对高位,建议适当关注石油开采业企业、煤炭企业,以及煤化工和石油替代产业,如中国石油、海洋石油、西山煤电、兖州煤业、山西三维、英力特、中泰化学等.
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有什么区别,哪家的油更好?
其实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最大的区别就是原油和密度各不相同,如果要说哪个有更好,其实两个油都很好。只是看使用的时候要根据什么来选择,才能决定究竟哪个油好。而中石化的地盘主要在南方的地区,但是因为南方油田比较少,所以中石化基本上原油都是进口而来的。而中石油在国内有许多的油田,基本上都在北方地区。像大庆、辽河这些地方都有,因此中石油的原油基本上都是自己自足,也是国产原油。
汽油的密度那么从材料上面来看进口的原油使用了更加优异的添加剂,所以油品相对而言会高一些。同时中石化的炼油技术是世界领先的,并且加上进口原油的这个优势,导致中石化的汽油其实在密度上比中石油要更加的高。而且要知道汽油的密度高的话,那么汽车的动力就会变得更大一些,所以说中石油的汽油相比较中石油要更加的耐烧。
汽油选择其实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添加石油才是更重要的,但总的来说中石化的油品相比较中石油而言要优越一些,但是价格也会更贵一些。不过即使想要选择便宜一些的中石油,质量也并不会有问题。而且油品也是很好的,至于怎样去选择,就要看如何去权衡这两种油品。条件允许的话,而且想要追求好油品,那么就可以去中石化加油也是最好的一种选择。
不能混加油但是如果想要性价比相对而言高一些的汽油,那么就可以去中石油加油。同时也一定要知道,不同品牌的加油站,汽油是无法进行混加的。如果想要加油要替换之前的油,那将油桶里面剩下的油全部都给抽出来。毕竟品牌不同的汽油加工的工艺以及原材料都是大不相同的,虽然一开始不会有太明显的变化和影响,但是后续问题也会层出不穷。
最近中国石化怎么了?怎么一路下跌啊?请专家点评这支股票!!谢谢!!
中国石化05年实现收入7991亿元,净利润3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和22.6%,每股收益0.456元(香港会计准则0.472元),符合预期。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反而同比下降2.8%,主要是炼油业务受制于政策亏损较大。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长期可以谨慎乐观,但短期甚难体现。作为A股市场旗帜性企业,公司股改日益迫近,可能支付的对价构成安全边际,维持推荐评级。
勘探开发一枝独秀。受益于原油价格高涨,2005年勘探开发业务实现经营收益469亿元,同比大增213亿元。原油产量基本稳定,平均实现销售价格2,665元/吨(约45.9美元/桶),同比增长36.2%;天然气产量提高14%,平均实现销售价格673元/千立方米,同比提高9.3%。上游经营收益占全部经营收益的比例达到70%。
炼油亏损大,营销和分销业务量增利减。2005年中国石化汽柴煤油产量增4.58%,但受制于成品油调价不到位,炼油事业部亏损较大,计入94亿元的补贴后仍有35亿元的经营亏损,较04年经营收益减少94亿元。炼油毛利1.32美元/桶,较2004年的3.86美元/桶下降2.54美元/桶,或65.8%。营销和分销业务量同比增10.5%,达到1.05亿吨,批发比例下降而零售比例提高,垄断优势显现。但全年经营收益下降43亿元,至104亿元,可视作系统内不同部门之间的补贴和转移。
化工业务规模继续扩张,但景气度下降。05年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0.6%、22.3%、11.6%、11.7%,但石油价格暴涨对下游需求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多数石化产品毛利空间受到挤压,全年化工经营收益同比减少44亿元,四季度单季已经出现小幅亏损,毛利率从一季度的19%降到四季度的7%,景气度下降的特征比较明显。
股改迫近,维持推荐评级。长期估值受矿产资源税制、成本项目变化、上游发现、汇率、行业竞争格局演变影响远大于短期的炼油毛利变动。公司06年受益于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程度较为有限。原油价格上升的收益增长与化工毛利的下降构成对冲,06、07年EPS0.47、0.50元,以10倍市盈率计,价格中枢5元附近,考虑对价预期,维持推荐-A评级。
一、上游业务地位突出
2005年中国石化勘探开发业务实现经营收益468亿,占全部经营收益的70%,地位较2004年更加突出。成品油价格管制使中国石化更像一只原油股。
二、炼油补贴后仍亏损35亿
中国石化2005年汽柴煤油产量同比增4.58%,但受制于成品油调价不到位,炼油事业部计入94亿元的补贴后仍有35亿元的经营亏损,较04年经营收益减少94亿元。炼油毛利1.32美元/桶,较2004年的3.86美元/桶下降2.54美元/桶,或65.8%。
三、营销板块通过内部价格调整补贴炼油导致部门收益下降,化工景气逐季下滑
营销和分销业务量同比增10.5%,达到1.05亿吨,批发比例下降而零售比例提高,垄断优势显现。但全年经营收益下降43亿元,至104亿元,可视作系统内不同部门之间的补贴和转移。
化工业务规模继续扩张,但景气度下降。05年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0.6%、22.3%、11.6%、11.7%,但石油价格暴涨对下游需求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多数石化产品毛利空间受到挤压,全年化工经营收益同比减少44亿元,四季度单季已经出现小幅亏损,毛利率从一季度的19%降到四季度的7%,景气度下降趋势已成。
四、发现特大型整装海相天然气田
中国石化在川东北地区发现了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探明储量2,510.71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1,883.04亿立方米,具备商业开发条件。规划到二零零八年实现商业气量40亿立方米/年以上,二零一零年实现商业气量80亿立方米/年,并配套建设川东北至山东济南的天然气管线。该气田的发现扩大了中国石化的天然气勘探领域,为未来增储上产创造了条件。
五、增加资本支出
2005年公司资本支出587亿元,其中勘探及开采板块230.95亿元,炼油板块141.27亿元,甬沪宁进口原油管道已全面建成投用;营销及分销板块109.54亿元,西南成品油管道全线建成投用,通过新建、收购和改造加油站、油库进一步完善成品油销售网络,全年净增自营加油站786座,巩固了市场主导地位;化工板块资本支出93.86亿元,分别用于茂名乙烯扩建、上海石化和扬子石化的PTA改造、化肥原料煤代油改造;总部及其他资本支出人民币11.64亿元用于信息系统建设。另外,上海赛科和扬巴乙烯两大合资项目顺利投入商业运营,计入资本支出26.02亿元。
2006年计划资本支出人民币700亿元。其中:勘探及开采板块298亿元,炼油板块146亿元,化工板块125亿元,营销及分销板块110亿元,总部及其它21亿元。
六、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启动
公司盈利受益于新机制的远景可以谨慎乐观,但短期存在相当不确定性。05年炼油业务亏损130亿元,与我们估计的120~150亿元相符,如果原油价格变动不大,3月26日的成品油价调整大致可令中石化的炼油业务盈亏平衡。但05年的WTI均价为56美元/桶,06年一季度已经较05年平均数上涨了12.9%,达到63.64美元/桶,米纳斯现货价较05年均价上涨的幅度更大,为22.9%,达到63.28美元/桶。按照油品定价机制配套改革方案的设计,这样的原油价格水平下中石化的炼油业务应处于盈亏平衡状态,如果原油价格不从目前位置回落,成品油出厂价未来仍需继续上调。
七、注意长期因素
目前市场对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提升炼油利润从而带来炼油、炼化尤其是一体化公司估值上升的关注度高,而对一些从更根本、更长远角度影响公司估值的因素注意不足。实际上,炼油业务作为整个石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其地位和重要性不仅低于上游的勘探开发,甚至也低于下游的渠道价值,05年三季度罕见的全球炼油高毛利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常态。和加工制造环节所能提供的有限附加价值相比,矿产税制的显著调整、汇率的明显变动以及未来石化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化,更有可能从长远影响公司的估值,这些因素基本为负面。只有勘探开发的重大发现,才是能够从根本上显著提升公司价值的事件。
八、股改对价提供中短期安全边际
06年原油价格上升的收益扣除特别受益金后与化工毛利的下降构成对冲,预计06、07年EPS0.47、0.50元,以10倍市盈率计,价格中枢5元附近。作为旗帜性公司,股改日渐迫近,可能支付的对价提供了投资的安全边际,维持推荐-A评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