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油价构成

1990年石油价格-1990年石油价格暴涨对天然气价格的影响

1.最初的时候油价多少钱

2.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借口石油漏斗等鸡毛蒜皮入侵科威特

3.国际油价运动轨迹的六个阶段是什么?

4.历史上的石油危机是哪几年?求大神帮助

最初的时候油价多少钱

1990年石油价格-1990年石油价格暴涨对天然气价格的影响

回顾一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的历史走势,我们似乎感到一点安慰,因为早在1870年代,油价就已经破百了。“石油危机”也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才有,因为1967年之前的世界能源结构都是多元的:石油、煤炭、柴禾。公认的石油危机是1973年、1979年、1990年三次,但是明显的,石油价格危机在历史上已经有八次之多,此外的原油价格保持平稳的增长,均价在20美元左右。但每一次的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来说无疑都是灾难性的。 1999年以来的石油价格从9.96美元/桶,上涨到目前的140美元/桶,是第一次危机的12倍,第二次危机的4倍多,第三次危机的3倍多,让人瞠目结舌,而这居然还没到临界点。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借口石油漏斗等鸡毛蒜皮入侵科威特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号召伊拉克国民开展“圣战”,不惜战斗1000年

1990年8月2日,为了将科威特的石油宝藏控制在伊拉克手中, 萨达姆-侯赛因下

令其军队悍然入侵科威特。伊拉克出动3350辆 坦克,几十架军用直升飞机和5个师约

10万人的兵力入侵科威特, 整个军事行动只用了不到10个小时。

伊拉克的举动使得沙特等海湾国家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也 使海湾地区局势急

剧动荡。联合国安理会应科威特政府的要求召 开了紧急会议,并通过了660号决议,

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撤 军,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限期裁军,否则将对其动武。

萨达姆总统在电台上发表了讲话,声称“圣战”已经开始, 表示“决不向美国

屈服”。其态度的强硬终于促使布什 签署了代号“沙漠盾牌行动”的作战

计划。在实施“沙漠盾牌行 动”计划的同时,布什还指令美国驻海湾地区总司令斯

瓦茨科夫 将军制订了“沙漠风暴行动”计划。

伊拉克与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之间的争端主要包括三 个方面:

1. 石油政策。由于近年来石油供过于求,油价从1990年1月 的每桶21美元下跌

到7月的14美元。伊拉克指控科威特伙同阿联 酋有意超产石油、降低油价,使伊拉克

损失140亿美元的石油收 入。科威特表示,两伊停火后,科一直遵守欧佩克规定的生

产配 额,为限产保价政策作出了牺牲。科要求增加生产配额,是为了 满足它在西欧

发展石油“下游业务”的需求。阿联酋也拒绝伊的 指控,指出维护世界石油市场稳

定是欧佩克内外产油国的共同责 任,为稳定石油价格,阿联酋宁可将产量减少到配

额以下。

2. 领土纠纷,伊科之间有长约120公里的陆地边界,其中盛 产石油的沙漠地带

未划定边界,伊指控科在两伊战争期间蚕食伊 拉克领土,在属于伊拉克的地区建立

军事哨所和石油设施,还在 属于伊拉克的鲁迈拉油田南部盗采了价值24亿美元的石

油,科认 为,鲁迈拉油田南部延伸到科境内,应属科领土,并要求阿盟组 成一个仲

裁委员会,根据科伊现有的条约和有关文件划定两国边 界。

3. 债务问题。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所欠700多亿美元债务中, 欠科等海湾国家

的债务约350亿美元。伊拉克提出它与伊朗作战 是保卫阿拉伯民族,因此应正式免除

战争期间所欠科威特、阿联 酋等阿拉伯国家的债务。科认为,伊未经协商单方面提

出取消全 部债务的做法是难以接受的,阿联酋指出,伊的做法引起争论, 不利于阿

拉伯民族履行义务。

国际油价运动轨迹的六个阶段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价格从每桶约1美元上升到最高147美元,2008年11月又回归到60多美元和2009年初的约40美元。从供求关系和油价变化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油价运动轨迹,大致可划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45年到1959年,国际石油工业恢复发展,中东石油出口地位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美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波斯湾取代美国墨西哥湾,成为世界石油的出口中心,世界原油定价体系改为以沙特阿拉伯轻油价格为基准。

第二个阶段:从1960年到197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初创,产油国团结维护油价。长期以来,俗称“七姊妹”的西方国际大石油公司低价攫取石油资源和垄断利润。1960年,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科威特等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迫使西方石油公司把标价恢复到1960年前的水平。

第三个阶段:从1973年到1981年,产油国夺回石油主权,“石油危机”引发油价暴涨。1971年8月至1973年6月,为弥补因美元贬值给产油国造成的损失,欧佩克与西方各石油公司谈判,先后达成两个日内瓦协议,夺回了油价决定权。1973年以后,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引发油价暴涨。

第四个阶段:从1982年到1990年,供大于求引发油价暴跌,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建立协调机制。1982年以后,世界石油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1988年4月,欧佩克成员国与非欧佩克成员国初步形成协调机制。

第五个阶段:1991年至2002年,世界经济低迷,欧佩克重新主导石油市场。这个时期,世界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和“9·11”事件后的经济衰退,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为防止油价进一步下跌,欧佩克国家达成了从2002 年1月1日起进一步减产150万桶/日的一致意见。在这一时期,欧佩克的产量政策对国际石油市场发挥了主导作用。

第六个阶段:2003年至今,供求关系脆弱,市场进入“亚临界”状态。2003年以来,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加快,世界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处于脆弱“平衡”或面临失衡的“亚临界”状态。

回顾国际油价发展历史,石油价格大致可划分为15美元/桶以下的特低油价、15~20美元/桶的低油价、20~40美元/桶的常规油价、40~80美元/桶的高油价和80美元/桶以上的超高油价等五个区间。

历史上的石油危机是哪几年?求大神帮助

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汇石油标价权,并将其击沉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是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危机(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此外,2003年国际油价也曾暴涨过,原因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发生暴力冲突,中东局势紧张,造成油价暴涨。几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1973年能源危机 - 原因∶石油输出的主要力量为阿拉伯国家,他们因不满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而采取石油禁运。 英国石油抗议活动 - 原因∶英国油税已高居不下,而原油价格却又上扬。 1979年能源危机 - 原因∶伊朗革命爆发。 1990年石油价格暴涨 - 原因∶波斯湾战争。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国际舆论开始关注起世界“能源危机”问题。许多人甚至预言:世界石油资源将要枯竭,能源危机将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作出重大努力去利用和开发各种能源资源,那么人类在不久的未来将会面临能源短缺的严重问题。 世界能源危机是人为造成的能源短缺。石油资源将会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枯竭。它的蕴藏量不是无限的,容易开采和利用的储量已经不多,剩余储量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到一定限度就会失去继续开采的价值。在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导的条件下,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不改变,就会发生能源危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